“插了3天秧,赚了600块!”6月中旬,在樊川镇大同村江苏明友农业生态观光旅游发展公司的稻田里,居广宏插完最后一把秧苗,领到工钱后,笑逐颜开,“我家8亩田也流转给了明友公司,每年土地租金加上做工的钱,有小两万块呢!”
大同村是传统的农业村,经济基础薄弱,村里青壮年在外打工,留守村里的都是老人和孩子。“一些老年人年纪大了,种起田来有心无力。”村党总支书记、村民主任李美群说,如何把老年人“种不动的田”,变成村民增收的“致富田”,是村两委一直以来都在思考的问题,“将土地流转给种粮大户是一种方式,但我们希望有限的土地上能长出更多的收益,让村民多赚一点!”
2016年,一位从事餐饮旅游业的上海老板刘志明,在扬州一带想找块地方,投资农业生态旅游项目,李美群听说后,主动与他联系。刘志明想要打造一片生态农业区,种植有机农产品,生态养殖家禽、水产,一是为了将纯天然的食材供给在上海经营的酒店,二是可以组织上海的老年人来生态观光旅游,过“农家乐”。
如果该项目能落户大同村,不仅能流转土地带来收益,还能给村里引入新业态,可谓一举双得。李美群积极向刘志明介绍村里情况,希望对方能在大同投资,“我们一定全力服务好,当好‘店小二’!”
刘志明被李美群的真诚打动,决定把生态农业区建在大同村,当年就投资兴建了170亩蟹塘。“我人在上海,蟹塘从动工到生产,都是村干部在监工,帮我照应。”刘志明为大同村的服务点赞,此后,他又先后投资建设160亩的稻鸭共养田、100亩稻鳖共养田,15亩蔬菜大棚,成立了江苏明友农业生态观光旅游发展公司。
“明友公司一共流转了450亩土地,每亩土地一年租金880元,一年能给村民带来近40万元的收入!”李美群笑道,明友公司每年还为当地解决300多人次的剩余劳动力,插秧、收麦、看护等等,村民干一天活,能拿到100-200块钱的工资。镇里的农机经营者,也能在明友公司挣到一笔劳务费。镇上的宾馆也受益很多,明友公司每年能帮着解决800间次的客房。
李美群自豪地说,上海人把大同当成了自家的“小菜园”,在符合防疫要求的情况下,明友公司每个月都会接待两三个旅游团,每个团有四五十人,“他们在生态农业区里买鸡、买鸭、买螃蟹、买甲鱼,还有新鲜蔬菜、无公害大米。乘兴而来,满载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