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郑家云 陈仁浩 魏 昕
3月11日,雨后初晴,气温回升,山风轻拂。
宣恩县椿木营乡范家坪村川洞坪药材种植基地,药农抢抓晴好天气,三五成群穿梭在药材园里,清理枯枝、疏通水沟、撒施有机肥,开展春季药材保苗壮苗作业。
“村‘两委’响应乡党委、政府产业发展号召,精心选准药材主导产业规模化发展,着力培育以脱贫户为主力军的职业药农队伍,有效提供了涵盖防返贫监测户、脱贫户和一般农户的家门口就近就业岗位。”乡人大代表、范家坪村党支部书记张毕然介绍,按照“村集体+公司+基地+农户”模式,通过技术、药苗、销售三项帮扶机制,让药材产业覆盖全村7个村民小组,药材产业逐渐成为该村稳定增收致富的支柱型产业。
据介绍,目前该乡11个村(社区)药材种植留存面积已突破4.5万亩,覆盖药材种植户1.1万余户,今年预计药材成品总产量3000余吨,年总产值超过1.5亿元,药材产业已成为该乡集体经济的重要收入来源。“范家坪、深湾村两个村的集体经济收入超过10万元,长槽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30万元。”椿木营乡党委副书记、乡长邓啟明高兴地说。
71岁的杉坨村药材种植户杨启武种了8亩白三七和贝母药材,在药材技术人员指导下,他精细培管,施用有机肥、物理防虫,每年直接创收10多万元。“药材就是我们家的‘药财’!”他欢喜地说,“种药材劳动强度不大,采收便捷,让我们老年人实现了老有所用、老有所得、老有所乐!”
“我们发展药材产业的宗旨,就是惠及全体村民,助力村集体增收。”乡党委书记吴利高说,目前,药材销售主要以公司直销、电商分销、药农散销为主,“期盼更多药商前来考察订购,实地体验湖北七姊妹山的原生态好药材,助力椿木营高山药材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