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区)农业农村局:
根据《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办公室关于做好2023年全区蔬菜生产工作的通知》(桂农厅办发〔2023〕52号)文件要求,为做好2023年全市蔬菜生产工作,切实抓好全年蔬菜稳产保供,确保完成全年蔬菜生产目标任务,现就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主要任务目标
2023年全市蔬菜(含食用菌)产量286万吨,其中八步区96.2万吨、平桂区68.4万吨、钟山县30.65万吨、富川瑶族自治县55.45万吨、昭平县35.3万吨。
二、工作措施
(一)稳定种植面积。切实抓好蔬菜种植重点区域布局,有序引导各类主体投资发展蔬菜产业,积极抢占粤港澳市场,推动常年蔬菜基地建设,加强春末夏初—夏末秋初蔬菜生产,充分用好双季稻轮作补助资金大力发展“稻稻菜”轮作模式,扩大冬闲田蔬菜播种面积。2023年全市蔬菜种植面积(含复种)达到142.43万亩以上,其中八步区46.91万亩、平桂区32.68万亩、钟山县14.31万亩、富川瑶族自治县31.48万亩、昭平县17.05万亩。
(二)抓好基地建设。聚焦基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产业聚集化,进一步加强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建设。结合产业发展布局,加快万亩设施蔬菜基地建设,力争标准化大棚超过1万亩,推动香芋全产业链发展。加强招商引资力度,着力引进培育一批集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农业企业,围绕解决建设基地所需的用地、用水、用电等前期条件,做到窗口前移、服务前伸、跟进指导,力争建成投产一批标准化示范基地。
(三)强化技术指导。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进一步整合资源、聚合力量,持续做好政策指导、信息引导、典型示范、推广培训及产销服务等工作。要发挥当地蔬菜土专家、生产能手的作用,大力开展蔬菜实用技术培训,提高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普及率。加强与广西大学、广州农科院和广西农科院等科研院校合作,引进示范推广一批实用技术和优新品种,大力推广“稻+菜”等轮作模式,集成推广以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的绿色防控技术模式,扩大绿色防控覆盖范围。推广使用商品有机肥,加快生物农药、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广,切实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量。针对设施大棚蔬菜,推广连作障碍治理、高温闷棚、水肥一体化等技术模式。要指导农民根据市场需求合理安排品种结构、上市期,保障均衡供应。严格落实蔬菜生产禁限用农药规定和安全间隔期制度,全面禁止使用高毒农药,重点抓好豇豆等质量安全工作,确保蔬菜产品质量安全。
(四)抓好防灾减灾。加强与水利、气象部门沟通对接,及时掌握灾害发生趋势,及早制定应对预案。加强菜田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发展设施蔬菜,增加抵御灾害的能力。因地制宜调整种植结构,发展适应性种植,推进主动避灾。根据不同灾害情况和蔬菜品种生长发育进程,制定对应的防灾减灾技术方案,组织专家和农技人员深入生产一线,开展防灾减灾技术培训,落实防灾减灾关键技术,推进科学抗灾;及时落实农业生产救灾资金,指导农民搞好生产恢复,实现有效救灾,努力减轻灾害损失。
(五)深化产销对接。创新生产组织形式,完善新型经营主体与菜农的利益联结机制,加快培育蔬菜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社会化服务和组织化程度,通过订单生产等模式,将小菜农融入蔬菜产业链。加快蔬菜冷链物流建设,大力发展蔬菜产地初加工和预制菜。积极引导经营主体申报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圳品”认证和供港澳蔬菜备案基地等,让优质农产品产得好、卖好价,实现绿色发展和效益提升互补共赢。发挥贺州作为中国首个“世界长寿市”“全域长寿市”的生态底蕴,实施产业品牌战略,打响“广西好嘢”贺州公共品牌,打造“绿色、放心、安全”的高品质蔬菜基地。
三、工作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充分认识蔬菜生产对促进一产经济发展的支撑性作用,自治区继续将全年蔬菜产量的目标任务列入年度绩效考评和各级党政领导班子推进乡村振兴实绩考核的指标。各县(区)认真研究制定本辖区工作方案,及时将生产任务分解到乡镇(街道),明确责任和时间进度。对蔬菜生产工作中的重要问题,要及时进行会商协同解决,形成上下联动、横向配合、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
(二)做好监测调度。完善蔬菜产销信息采集、监测、预警体系,做好蔬菜生产信息监测,及时根据蔬菜生产形势,引导蔬菜种植户、经营者合理安排生产和经营活动,做好茬口安排和品种调剂,促进蔬菜均衡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确保蔬菜供应不断档、不脱销。
(三)加强宣传引导。通过展销会、交易会等活动,充分利用网络、电视等多种媒体,积极推介展示我市蔬菜发展工作的成果做法、典型案例,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良好氛围。
贺州市农业农村局
2023年7月25日
(此件公开发布)
文件下载:
此件公开发布-贺州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做好2023年全市蔬菜生产工作的通知.wps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