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同意公开:是
( A类)
衡农建提字〔2023〕第33号
关于政协衡水市七届委员会
第三次会议第89号提案的答复
蔡保林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推动我市人才振兴,服务乡村振兴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对于“加大农村公共设施投入力度”的举措
(一)以农村“五化”建设作为重要抓手。我市把农村村庄“五化”(即“硬化、净化、亮化、绿化、美化”)工程列为20件民生实事之一,以村庄“五化”为重点,提出了“2022-2024年完成全市村庄硬化、净化、绿化、亮化、美化任务”的工作目标,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坚持把农村村庄“五化”工程作为实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作为群众“急、难、愁、盼”的事项优先组织推进。”突出乡村特色和田园风光,根据村庄地理位置、自然禀赋、生态环境状况、产业发展需求等不同情况,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瞄准乡村“五化”和提升乡村自然风貌,创造优质环境,把人才留在农村,2022年共完成1544个村庄“五化”任务,2023年将继续完成1555个村庄“五化”任务。
(二)以加快农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重要抓手。大力发展生活服务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吸纳农民工就业多的给予更大政策激励。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加快信息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共享出行、社区团购等新业态发展,支持农业、林业生产端电子商务发展,全面落实兴农扶贫村播计划,促进产销对接,拓展农民工就业创业新领域。
(三)以提升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重要抓手。为进一步提升我市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水平,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夯实基础,从而让农村人才乐于、勇于投身到乡村振兴的建设之中。我市认真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以提高粮食综合产能为基本目标,积极推动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的高标准农田建设。2011年以来全市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695万亩,目前正在制定到2035年把全市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方案。
二、对于“着力提升人才素质”的举措
(一)强化政策扶持。统筹推进新型农业经营和服务主体能力提升等五大类培训行动,印发《关于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前期准备工作的通知》,组织各县市区报送培训计划。为做好相关工作,有效提高农村人才科技文化素质,制定了《衡水市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实施方案》。
(二)抓好教育培训。以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为依托,完善分级分类培训机制,采取线上与线下培训相结合,集中办班与现场实训相结合,异地研修与本地实训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教育培训,通过培训,引导农民用“互联网+现代农业”的理念、思维和技能,通过手机APP等现代模式着力提升人才素质。促进了爱农业、懂技术的新型农村人才的培育,以人才振兴促产业振兴,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三)做好跟踪服务。紧跟三大产业发展需求,持续、深入开展针对农村人才的就业、创业培训和跟踪服务。衡水市采用设立热线服务电话,对农民学员逐一电话跟踪服务。通过微信群开展政策宣讲、技术普及等服务。以教学班为基础建立微信群,通过微信进行小麦春季管理技术、中央一号文件、蔬菜种植管理、人畜共患病防治技术等宣传普及。并在关键农事季节组织专家下基层、深入到田间地头进行技术指导,解决学员遇到的难题。
(四)推动职称评审创新试点。2020年,我市以饶阳县为试点,首次开展农民职称评审推荐工作。至2022年底,农民职称评审工作实现了县市区全覆盖,进一步优化了全市农民人才队伍。三年来,共推荐295名农民参评,其中:农民高级技师23名,农民技师35名,农民助理技师48名,农民技术员189名。通过评审取得相应资格261人,其中:民高级技师23人,农民技师35人,农民助理技师39人,农民技术员164人。
三、对于“完善农村人才市场服务功能,畅通人才流通渠道”的举措
坚持多措并举,全力提高农民工就业创业质量。进一步稳定和扩大县域就业岗位,提高县域农民工就业稳定性。深化劳务协作,引导支持县域打造具有地域特色、行业特征、技能特点、带动就业能力强的劳务品牌30个。结合县城建设示范地区,树立一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典型。推动公共就业服务向乡村延伸,就业创业政策咨询、就业失业登记、职业介绍等服务覆盖全体城乡劳动者。组织开展春风行动、重点群体创业推进系列活动、民营企业招聘月、百日千万网络招聘、金秋招聘月、“直播带岗”等系列就业创业服务活动,建立岗位定期发布机制,促进乡村振兴与农村人才成长深度融合。
您对以上办理和答复有何意见,请填写在“征询意见表”中,并用“专用信封”反馈寄回,以便我们进一步改进工作。
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衡水市农业农村局
2023年5月9日
领 导 签 发:张彦屯
联系人及电话:乔 菲 2684760
抄 报:衡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衡水市政协提案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