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农时代-村官FZ网!!
当前所在: 网站首页> 通知公告>关于政协衡水市七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094号提案的答复

关于政协衡水市七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094号提案的答复

来源:衡水市农业农村局 时间:2023-06-15 作者:佚名

  

  是否同意公开:是

  

  

  ( B 类)

  衡农建提字〔2023〕第26号

  

  关于政协衡水市七届委员会

  第三次会议第094号提案的答复

  

  崔清福委员:

  您提出的“加快推进生态农业发展 助推新农村建设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进一步强化财政资金引导和多元投入机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一是继续利用财政资金引导和撬动作用,采取以奖代补、贷款贴息、保费补偿、风险补偿等方式,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更多投向农业农村。二是加强与省农信担保合作,加快推广“财政+银行+担保+保险”四位一体合作模式,发挥好农业信贷担保体系作用,放大信贷规模,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增加集体收入,使其有足够的资金保障设施正常运转及后期维护。三是全面加强“四好农村路”建设,加快推进村庄道路硬化和危桥改造,农村公路建设项目更多向进村入户倾斜,推进村内干路、支路和巷路硬化,解决村内道路泥泞、村民出行不便问题。抓好农村电网建设,优化农村电网网架结构。加强照明设备日常维护管理和改造升级,巩固提升村庄亮化水平。抓好农村网络覆盖,逐步推进重点行政村5G网络建设,推进乡村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

  二、持续深入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一是推进扶贫资产管理和衔接项目,各县市区扶贫项目资产分类建立了资产管理台账和后续管理机制,公益性资产落实了管理责任人,经营性资产确定了运营主体、经营方式以及风险防控措施,后续管护效果良好。2022年共投入各级衔接资金61293万元,市县两级资金保持持续增长。全面完成2023年度衔接资金项目库建设,共谋划项目259个、预算总投资9.69亿元,是2022年度资金规模(6.13亿元)的1.58倍,为明年项目顺利实施奠定了良好基础。二是强化对重点县帮扶,认真落实省印发的《关于支持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实施意见》,在财政、土地、金融、人才等方面,对重点帮扶县给予倾斜支持,不断增强区域发展能力。为4个原国定贫困县分别安排新增用地指标600亩。组织三级医院对重点帮扶县医院开展对口帮扶。6个重点帮扶县科技特派团实现全覆盖。3家中央定点帮扶单位共支持信贷资金9.57亿元,引进帮扶资金3.88亿元。三是全面推进教育帮扶,建立控辍保学动态监测预警机制、复学入学联控联保机制、动态监测和考核问责机制,全市义务教育阶段无失学辍学。全面落实贫困家庭学生资助政策,共资助各学段学生17.38万人次,发放资金1.65亿元。投资2.1亿元新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12所,建设面积4.7万平方米,新增学位1.1万个。持续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交流,2022年秋季学期1425名交流教师、100名校长已全部到岗,城镇学校到乡村学校交流轮岗的比例达到25%,其中骨干教师交流轮岗比例达到30%,乡村学校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升。四是全面落实医疗政策,建立脱贫人口(含监测对象)分类资助机制,实行参保人员台账式管理,及时将动态调整人员纳入医疗保障范围,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参保率100%。持续落实先诊疗后付费、大病专项救治、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政策,全市“先诊疗后付费”共落实13554人次,累计救治大病患者10085例、救治率达到98.65%。组建家庭医生团队1004个,常住人口签约180.96万人,其中高血压、糖尿病、肺结核、严重精神病等四种慢病共签约68.79万人,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做到应签尽签。全市114所乡镇卫生院、4971所村卫生室、5067名村医全部纳入“十统一”一体化管理。五是全面保障住房安全,健全完善农村住房安全保障动态监测机制,定期对农村住房开展安全隐患排查,确保动态新增危房及时发现、及时解决。全市动态新增农村危房204户已全部完成改造,农村低收入群体住房保障率稳定保持在100%。六是全面巩固饮水安全,所有农村实现江水“村村通”、城乡饮水同源同质,农村自来水入户率和供水保障率均达100%。建立健全农村饮水管理、运行、监督等长效机制,持续做好安全排查,强化运行管理和供水服务,饮水安全得到全面保障。

  三、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丰富乡村文化业态,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一是聚焦重点区域,沿高速高铁、国省干道、重点景区周边,以发展休闲农业为导向,依托湖泊河流、自然湿地景观,统筹河湖田草系统,发展农业生态游、景观游,建设一批休闲农业精品园区。依托乡村特色风貌、生态环境,发掘古村古镇和民俗文化,推动美丽乡村片区的景区化建设,有序发展精品民宿、智慧田园、共享农庄等业态,培育“冀忆乡情”乡村旅游品牌。实施“乡村旅游后备箱工程”,打造一批农味十足的“伴手礼”。规范提升乡村餐饮业,培育发展地方特色小吃产业。二是突出安平县、故城县、阜城县等红色文化富集区建设,打造红色文化传承示范区,深化党史、国史学习教育,讲好衡水故事。积极培育冀州区北漳淮冀鲁豫省委党校展览馆、枣强县《平原枪声》红色旅游基地、饶阳县耿长锁纪念馆、安平县台城中共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纪念馆、南王庄纪念馆、孙犁故居、故城县“四·二九”烈士陵园、阜城县本斋纪念园等红色旅游景区,打造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以“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文化为目标,全力打造具有衡水特色的大运河文化带,精心培育“运河工匠”和具有运河特色的知名品牌。三是深入挖掘衡水内画、枣强移民、武强年画、阜城剪纸和冀州剪纸等文化资源,培育地方特色文化品牌。打造武强周窝音乐小镇等特色小镇,实施“文化+农业”计划,培育一批农事体验型、教育实验型、科技展示型等形式的田园文化综合体,提高“农字头”文化产品附加值。

  

  您对以上办理和答复有何意见,请填写在“征询意见表”中,并用“专用信封”反馈寄回,以便我们进一步改进工作。

  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衡水市农业农村

  2023年4月23日

  

  

  领 导 签 发:何洪超

  联系人及电话:李保迁0318-2023751

  抄 报:衡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衡水市政协提案委员会

  抄 送:衡水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衡水市乡村振兴局

  


原文链接:http://nyncj.hengshui.gov.cn/art/2023/6/9/art_2623_486829.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概况 会员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全国三农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民事主体负责。中农时代-村官FZ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三农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中农兴业 工程指定网站 
联系邮箱:cgneican@tom.com 联系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205办公室
 联系电话:010-57744786,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744786
联系QQ:473360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