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中贵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在疫情防控政策调整背景下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建议》收悉,感谢您对我市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工作的关注和提出的宝贵建议,经商市卫健委、乡村振兴局、民政局、工信局,现答复如下:
2022年12月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根据新阶段疫情防控工作重点,调整优化疫情防控政策,决定由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牵头负责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工作,我市高度重视,对标中央、自治区成立了市委副书记和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为组长,市委农办、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牵头的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工作专班,会同相关部门在疫情防控指挥部领导下开展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工作,充分发挥五级书记抓农村地区疫情防控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充分发挥乡村治理体系作用,动员基层组织和农民群众织密筑牢农村疫情防控网,积极应对农村地区地域广、人口多、底子薄,特别春节前后人群大流动等新的挑战,取得了农村地区疫情平稳“迎峰转段”的成绩,全市没有出现极端意外疫情情况,没有出现感染人数增加以及预测的第二波疫情小高峰。春节期间,自治区两次视频连线调度会均对我市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我市主要采取的措施有以下三方面:
一、补齐农村防疫物资短板
(一)拓宽防疫物资保供渠道。督促指导各县(区)摸清属地医疗卫生机构物资需求、日均使用量,做到底数清。筹措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建设补助资金共3850万元,组织各级工信部门、卫健部门结合实际明确应急医疗储备物资主管部门和承储企业,与各承储企业签订应急医疗物资委托收储合同,按照资金管理相关要求及时将资金拨付到企业,形成实物工作量,畅通保供渠道,确保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设备配备到位,必备药品器械直达村卫生室。同时,充分发挥东西部粤桂协作力量,肇庆市积极动员后方社会力量为我市农村地区捐赠防疫物资和专项资金合计约210万元;同时,粤桂协作工作组与昭平县、富川瑶族自治县医疗队伍联合在当地组织开展送医送药送健康和疫情防控宣教活动,为我市农村疫情防控提供了有力援助。
(二)防疫物资向农村地区倾斜。为应对春节前后人员流动感染人数增加及预测的第二波疫情小高峰,春节期间,全市将药品等物资向农村基层倾斜,其中,散热镇痛药在基层医疗机构储备量占全市储备量均在70%以上;全市61个乡镇卫生院均设立了发热门诊合计64个,按照每个村卫生室配备不少于2台、乡镇卫生院不少于20台的要求及时配备指尖式脉搏血氧仪。确保了春节期间全市农村地区药品相对充足,医疗设施设备配备较齐全,基本上能够满足需求。同时,我市积极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行政村为单位,从村“两委”干部、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到村任职选调生、农村无职党员、入党积极分子、返乡人员等动员6400名人员,组建了748支农村疫情防控“护康先锋队”,以村屯为单元灵活设置3496个红色网格,通过“网格+联户”防控模式,分片联系帮扶群众,并为全市各村(社区)配发包含体温针、布洛芬片、对乙酰氨基酚片等测温、退烧、止咳药品的“护康健康包”707个,在村委或村民小组设立“共享药箱1749个”,引导村民捐献口罩、消毒水、药品等防疫物资3万多件。这个做法得到了自治区疫情防控指挥部、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工作专班的肯定,并在《自治区疫情防控工作简报》上刊发推广。
(三)进一步补齐防疫物资短板。在疫情低潮期,我市制定了《贺州市应急医疗物资储备管理实施细则》,指导经贸、卫生健康等部门加强与医药公司、承储企业的沟通,做好紧缺药品的采购及应急医疗物资储备、调拨、轮库等管理工作,确保应急医疗物资保障资金发挥作用。基层医疗机构按照服务人口15%—20%的标准配齐配足新冠病毒感染对症治疗的中成药、退热药、止咳药及抗原检测试剂盒配备,确保机构可用量始终保持在2周以上,在原已为乡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配备指尖式脉搏血氧仪的基础上进行合理调整和适当增配,为基层医疗机构配送制氧机各1台。
二、扩充临时救治队伍力量
(一)落实重点人群包保联系服务制度。按照五级书记抓农村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对全市5个县(区)、61个乡镇(街道)、760个行政村(社区)实行市、县、乡、村一条线、全覆盖的包联包干工作机制,发动各级各部门党员干部履行岗位职能,全面落实政策宣传、组织动员、疫苗接种、人员摸排、应急救助等工作。全市排查五类重点人员(基础性疾病老年人、孕产妇、残疾人、孤寡和独居老人、困境儿童)名单,对应安排包保包联干部,包保率达100%。开展“敲门”行动,采取实地走访、电话联系、微信联系等多种形式,逐户逐人进行健康状态了解、登记。特别是面对偏远山区、林区等疫情防控薄弱环节,我市采取“二不三到位”措施,即摸排登记不遗漏、包保联系不脱节和责任压实到位、宣传引导到位、药品储备到位,确保不落一户,不漏一人,有力做好了边远山区的包保联系和疫情防控。
(二)强化专业医护人员力量。为有效应对疫情高峰,进一步做好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工作,我市印发《关于做好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组织市、县级医院依托对口支援、医共体等关系,组织二三级医院在全市每个基层医疗机构至少派驻1名医师,指导基层开展救治工作。其中,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逐级建立医疗卫生人员梯队,在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医务人员发生短缺时,梯队人员立即通过驻点、巡回医疗等方式予以填补。同时,指导基层医疗机构根据当地疫情发展情况,结合实际,通过科学安排班次轮换、招聘退休医护人员、临聘寒假返乡医学生、发动懂医学知识的志愿者参与等多种形式,强化基层医护人员力量,确保基层医务人员在岗率和基本诊疗服务秩序。
(三)做好患者转诊保障。全市共组织95组转运救护车辆(含专业医务人员),预备用于转运社会车辆1208辆,预备转运工作人员(非医务人员)2098人,实现所有乡镇全覆盖,基本满足转诊救治。
三、充分发挥基层医疗机构卫生健康“网底”作用
(一)完善基层医疗机构配置。目前,全市建有二级医疗机构17所,乡镇卫生院64个,政府办村卫生室707家,全市乡镇卫生院均配齐了B超、DR、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设备,均建设有中医馆,平均提供10项以上中医适宜技术,通过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等活动,64家医疗机构基础设施提档升级,17所二级医疗机构及64所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现发热诊室全覆盖,切实提高了基层疫情防控能力。我市按照属地及分级分片包点原则,由二、三级医院对口分片并挂点联系指导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救治工作,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落实临床经验丰富医务人员,组建本院的专家组、医疗团队,负责24小时响应所负责片区的重症患者紧急会诊和救治需求,并根据情况需要,第一时间组织医疗团队支援所联系的基层医疗机构。2022年我市各行政村均已建立村民委员会公共卫生委员会,覆盖率达100%,为保障基层医疗服务功能发挥积极作用。
(二)充分发挥家庭医生健康“守门人”作用。督促指导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摸清村组内合并基础疾病的老年人、残疾人、孕产妇、孤寡老人和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留守儿童等人员健康情况,搭建重点监测人群健康管理平台,发放《重点照顾对象健康服务联系卡》,把就诊机构和家庭医生24小时联系咨询电话告知到重点人群或家庭,确保有需求时能联系到家庭医生,能第一时间掌握转诊的渠道。目前,我市持续对65岁及以上老年人采取“红黄绿”分类管理,通过多种方式对黄色、红色标识重点人群每周联系分别不少于2次和3次落实到位;对重点人群感染新冠病毒或基础疾病加重等情况时及时指导处置落实到位,对红色标识感染人员立即指导就诊转诊,对黄色标识感染人员加强对症用药指导,每天进行健康监测,症状持续加重或经评估不适宜居家的及时就诊转诊。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国家、自治区和我市疫情防控最新要求,联动各成员单位更加科学精准高效做好做好新阶段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各项工作,进一步健全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机制,补齐农村地区疫情防控短板弱项,坚决巩固住来之不易的重大成果,助力我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最后,感谢您对我市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得到您的宝贵意见和建议!
贺州市农业农村局
2023年5月22日
(此件公开发布)
文件下载:
主动公开- 贺农函〔2023〕9号贺州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市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第68号代表建议的答复(A类).doc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