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环保督察组在反馈意见中提出的“秸秆综合利用率不高,露天焚烧问题仍然存在。全省秸秆综合利用率较低,2020年全省秸秆“五化”利用率仅为58%。大量秸秆没有有效消纳途径,导致秸秆露天焚烧问题屡禁不止,近两年来多次发生秸秆焚烧致大气污染问题。2020年4月,全省秸秆焚烧火点高达1737个。督察还发现,吉林省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牵头负责部门不明确,工作统筹不够、推动不力,一些地方秸秆综合利用措施落实不到位,数据不严不实。”问题。白城市农业农村局高度重视,结合环境保护的工作实际,进行了深入的查摆与分析,认为中央环保督察组反馈的问题准确深刻,符合实际。白城市农业农村局明确了相关责任单位、整改目标、整改时限和整改措施,并认真地进行了整改,达到了预期效果,具体情况如下:
一、整改目标
进一步明确秸秆综合利用工作职责及具体综合利用措施。强化牵头部门统一指挥、统筹调度职能,进一步提高管理效率,确保各项秸秆统计数据详实有效,稳步提高秸秆综合利用水平,加强秸秆露天焚烧管控,实现全域禁烧。
二、整改措施
(一)市农业农村局牵头负责全市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研究制定《白城市秸秆综合利用规划》,明确职责分工及具体综合利用措施。强化牵头部门统一指挥、统筹调度职能,进一步提高管理效率。
(二)2022年3月底前,市农业农村局研究制定《白城市2022年秸秆肥料化、基料化综合利用实施方案》,明确职责分工,提高秸秆肥料化、基料化综合利用总量。
(三)2022年12月底前,市农业农村局按照吉林省农业农村厅、吉林省财政厅《吉林省 2022 年保护性耕作实施方案》深入推广玉米保护性耕作,全市落实保护性耕作面积546万亩。
(四)市畜牧业发展服务中心根据省、市扶持草食畜牧业发展政策,实施“秸秆变肉”工程,大力草食动物养殖,提高秸秆饲料化量。加快推进由秸秆利用企业和收贮组织牵头、农民广泛参与、市场化运作的一体化模式,推进秸秆饲料利用向高质量、高效益发展。
(五)市能源局组织推进秸秆能源化利用。负责督促域内现有农林生物质发电企加大秸秆收储力度,稳定秸杆消耗量,力争实现秸秆能源化超过18万吨/年。
(六)市发改委组织推进秸秆原料化利用,积极谋划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适合地方实际需求的新型建材、包装材料等秸秆原料化利用项目。争取国家、省政策资金支持。
(七)制定《白城市秸秆全域禁烧实施方案》,完善“网格化”管理体系,进一步提高管理效率。持续推进秸杆处置“5+1”模式,按照肥料化和饲料化为主,能源化为辅,原料化和基料化为补充原则,大幅提高秸杆综合利用能力和水平。
(八)市生态环境局组织各地扎实开展全域禁烧工作。进一步强化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屯(组)五级网格化监管体系,定区域、定人员、定职责, 明确各级网格长职责,加强基层监管职能。
(九)2021年12月底前,各县(市、区)制定《秸秆全域禁烧实施方案》,明确“五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任务的数量、措施、时限、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加强秸秆禁烧巡查,落实巡查检查联合执法和违规焚烧火点应急处置工作机制,确保实现白城市秸秆全域禁烧。
三、做法效果
(一)、加强领导,制定方案。为进一步加强我市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成立了白城市秸秆综合利用工作领导小组、白城市秸秆全域禁烧工作领导小组、白城市“秸秆扁肉”暨千万头肉牛建设工程领导小组。下发了《白城市2022年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方案》《白城市2022年秸秆肥料化、基料化综合利用实施方案》《白城市2022年度秸秆全域禁烧实施方案》《白城市做大做强肉牛产业二十条政策措施》《白城市“十四五”时期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白城市2022年肉牛产业发展工作方案》等方案,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市农业农村局组织编写了《白城市秸秆综合利用“十四五”规划》,明确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由市农业农村局牵头,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共同推动我市秸秆综合利用工作。
(二)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1.秸秆综合利用情况
2022年全市秸秆可收集总量462.21万吨。省里下达给我市秸秆综合利用目标总量为383.36万吨,利用率82.94%。其中:肥料化127.11万吨、饲料化213.75万吨、能源化42万吨、原料化0.25万吨、基料化0.25万吨。截至目前,各县(市、区)秸秆“五化”综合利用总量386.45万吨,利用率达83.61%。其中:肥料化利用量127.11万吨,饲料化利用215.40万吨,能源化利用量43.62万吨,原料化利用量0.065万吨,基料化利用量0.25万吨。
肥料化:推广保护性耕作,优先促进秸秆肥料化利用。2022年,省下达保护性耕作任务546万亩,全市实际落实676万亩,超额完成130万亩,完成了秸秆肥料化利用127.11万吨的目标。
饲料化:白城市大力实施2022年秸秆饲料化项目,推进秸秆饲料发展,深入贯彻落实“秸秆变肉”暨千万头肉牛建设工程决策,提出“肉牛产业要走在全省前列”的目标。出台白城“肉牛20条”、“十四五”肉牛产业发展方案及2022年度计划等一系列政策措施。2022年末全市肉牛饲养量72.8万头,同比增长33%。已经建成10个万头乡镇,93个千头村。全市收储完成215.40万吨。
能源化:组织推进秸秆能源化利用,督促域内现有农林生物质发电企业克服疫情影响加大收储力度。全市能源化利用43.62万吨。
原料化:市发改委组织推进秸秆原料化利用。2022年6月,印发了《关于谋划秸秆原料化利用项目的通知》,组织各县(市、区)结合当地实际,积极谋划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适合地方实际需求的新型建材、包装材料等秸秆原料化利用项目。镇赉县已谋划了“稻田秸秆综合利用项目”,通过“镇赉招商发布”平台向社会招商。大安市已谋划了“年产5万吨生态秸塑纳米环保板材生产线项目”,项目建成后可增加年秸秆原料化利用能力2.5万吨。目前,大安市鑫亚秸秆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年产5万吨生态秸塑纳米环保板材生产线项目已经进行了项目备案。
基料化。我市依托食用菌产业和畜禽养殖垫料,截至目前,镇赉县已完成秸秆基料化利用目标0.25万吨。
2.秸秆禁烧情况
白城市生态安全工作暨生态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已制定《白城市秸秆全域禁烧实施方案》(白环组字〔2021〕7号)、《白城市2022年度秸秆全域禁烧实施方案》(白环领办字〔2022〕19号)进一步明确市农业农村局、市畜牧发展服务中心、市能源局、市发改委、市生态环境局等相关成员单位关于秸秆五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的推进工作的职责与分工,按照肥料化和饲料化为主,能源化为辅,原料化和基料化为补充原则,持续推进秸秆处置“5+1”模式,确保每一个地块都有科学的处置方案和完备的处置措施。
白城市生态环境局组织各地进一步加强秸秆全域禁烧管控。建立健全了秸秆全域禁烧、网格监管等各项制度机制,进一步强化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屯(组)五级网格化监管体系,定区域、定人员、定职责, 明确各级网格长职责,加强基层监管职能。各级网格长建立健全火点处置体系,确保第一时间发现火点,第一时间扑灭。严厉打击秸秆露天焚烧行为,坚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问责一起。
各县(市、区)均已制定《秸秆全域禁烧实施方案》,一是建立健全秸扞禁烧工作责任体系,夯实秸秤禁烧工作责任;二是落实包保责任制。建立县、乡(镇)场、村、屯(社)四级逐级包保管理体系。三是织密网格管理体系。四是建立火点应急处置体系,适时组织开展应急演练。五是全力抓好秸扞全量化处置工作:六是加大秸扞离田工作力度;七是大力营造全域禁烧的舆论氛围。目前,随意露天焚烧秸秆的现象已得到遏制。严格按照《吉林省秸秆禁烧责任追究办法》对秸秆禁烧相关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
公示期为2023年5月8日—5月17日,凡对以上整改工作有意见者,请及时以书面形式向白城市农业农村局反映。
联系人:翟洪凯联系电话:0436—3331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