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区)农业农村局:
现将《2023年贺州市节水农业技术推广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当地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贺州市农业农村局
2023年3月 21日
(此件公开发布)
2023年贺州市节水农业技术推广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2023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根据《自治区土壤肥料工作站关于印发2023年广西节水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方案的通知》(桂土肥字〔2023〕6号)要求,综合运用工程、农艺、生物、管理等节水措施,加快推广普及水肥一体化、喷灌滴灌、覆盖栽培等先进农业节水技术,促进全市农业高质高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精神,按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以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为重点,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以设施农业和智能水肥一体化为切入点,以提高水肥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智能化、精准化、自动化为先导,以科技示范户、种植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种植大户为纽带,建立一批各具特色的节水农业示范区,树立样板带动节水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推进化肥减量增效,提高水肥利用效率,助力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高质量发展。
二、目标任务
2023年全市推广应用节水农业技术面积90万亩,主推水稻浅湿控制灌溉技术、微喷灌和水肥一体化、覆盖保墒技术、深耕深松与聚土垄作技术等高效适用的节水模式。重点开展水肥一体化推广应用,全市推广水肥一体化面积18万亩,实现节水30%、节肥20%、节本增效10%目标。各县(区)节水农业技术推广应用目标任务详见附表。
三、推广重点和技术模式
(一)水稻浅湿控制灌溉技术
浅湿灌溉,群众称为干干湿湿灌溉,它是水稻多肥高产栽培条件下的一种灌水技术。
技术模式:在水稻生长需水量较大的关键时期,实行浅灌、薄灌,分孽后期干水晒田,平时则采取湿润灌溉,转变深水泡田的高耗低效的灌溉习惯。为水稻生长创造良好生态环境。
适宜区域:水稻种植区。
(二)微喷灌和水肥一体化
微喷灌是利用折射、旋转或辐射式微型喷头将水均匀地喷洒到作物枝叶等区域的灌水形式。水肥一体技术是通过灌溉系统给作物施肥浇水,作物在吸收水分的同时吸收养分,是迄今为止农业生产最为节水节肥的技术之一。
技术模式:通过建立新型的微灌系统,集微灌和施肥一体,在灌溉的同时将肥料配兑成肥液一起输送到作物根部土壤,确保水分和养分均匀、准确、定时定量供应,为作物生长创造良好的水、肥、气、热环境。该技术可以减少因挥发、淋洗而造成的水肥浪费,从而大大提高水肥的利用率。
重点作物:水果、蔬菜、茶叶等经济作物。
适宜区域:有水源条件的规模连片的耕作区。
(三)覆盖保墒技术
1.果树秸秆覆盖
果园秸秆覆盖是针对果园土层薄、肥力低、水分条件差、土壤裸露面积大而采取的土壤管理技术,它能改善土壤生态环境,养根壮树,促进果树生长发育,进而提高产量和改善品质。
技术模式:覆盖前对果树树盘土壤进行扩穴深翻,一般在5月上旬以后或水稻秋季收获后将适量的秸秆覆盖在果树树盘范围内,覆盖厚度一般为15-25厘米。并在果树树干周围留出直径40厘米的空间,便于夏天排涝和预防冬春火灾发生,覆盖后撒少量土压实。覆盖前每亩果树多施尿素15-20公斤用来解决秸秆覆盖后果树暂时缺氮问题。覆盖3-4年后可将秸秆翻入地下,同时再进行新一轮的秸秆覆盖。
适宜区域:适用于半湿润、半干旱、干旱地区,不适于透气性差的粘土质果园和排水不良的低洼地果园。
2.蔬菜秸秆覆盖
在菜田地面上覆盖秸秆可减少水分蒸发,提高保墒能力,促进土壤表层结构疏松、透气和提高土壤有机质,调节地温,抑制杂草生长,增强抵御土传病害能力,避免蔬菜下部环境温度过高,减少蔬菜发病机会,同时还能增强土壤保水性,减少浇水次数。
技术模式:蔬菜幼苗栽植前或播种后,将适量秸秆覆盖在垄上,垄宽根据蔬菜种类而定。幼苗定植的则在定植后把秸秆顺垄平铺于畦面,以苗为中心左右两边覆盖宽度不少于15厘米,覆盖厚度以2厘米左右为宜,覆盖均匀。播种的则在出苗达10%左右,则扒开畦面上的秸秆,露出幼苗。
适宜区域:旱地、水田种植的蔬菜。
3.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是针对不同作物,采取先种植(播种或移栽)后盖膜,也可先盖膜后点种或移栽的一种栽培模式。推广地膜覆盖,可减少水分蒸发和地表径流,达到蓄水保墒,减少养分淋溶、流失和挥发,提高水分利用率和土壤养分利用率,促进作物生长发育。同时,地膜覆盖还可增温保湿,促进土壤微生物繁殖,加速土壤中腐殖质转化成无机盐速度,提高作物吸收利用。
技术模式:地膜覆盖的方式依当地的自然条件、作物种类、生产季节及栽培习惯不同而异,主要有平畦覆盖、高垄覆盖、高畦覆盖、沟畦覆盖、沟种坡覆和穴坑覆盖等6种方式。
重点作物:蔬菜、水果等旱地作物。
适宜区域:旱地耕作区。
(四)深耕深松与聚土垄作技术
深耕深松是通过打破坚实的犁底层来增加土壤渗透性和渗入深度,扩大根系的吸水吸肥范围,达到抗旱、耐肥、抗倒伏的目的。聚土垄作是把行间的土逐渐培在作物的根部,这样可增厚栽植行土层,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扩增地表面积,增强作物抗旱能力。
技术模式:深耕深松实质是用机械实现翻土、松土和混土。深耕的幅度是随土壤性质、微生物活动和作物根系分布规律以及养分状况变化而变动的,一般情况下,旱地为16~20cm,水田为10~14cm;深松土的深度也是如此。聚土垄作是将土沿作物行聚于栽植行上,覆盖有机肥,在沿栽植行方向上形成宽约0.6米、厚10-20厘米的条形土垄,可采用秸秆覆盖,遮蔽土表,避免雨水直接打击土表造成溅蚀,并拦截径流泥沙。
重点作物:玉米、大豆等旱地作物。
适宜区域:旱地耕作区、低产土壤地带、低洼湿润地带。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区)要加强对节水农业的重视程度,把节水农业纳入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 因地制宜地制定本辖区节水农业技术推广方案,明确职责和目标任务,强化技术指导服务,把节水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落到实处、落到乡镇和田间地块,有效推进节水农业的持续发展。
(二)强化示范带动。各县(区)要加强技术创新集成,根据主推的节水农业技术模式,充分利用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等平台,加强节水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展示。特别是加强水肥一体化、微喷灌、秸秆覆盖等高效节水农业技术的试验示范,树立样板,带动周边,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各县(区)要选择2项以上符合当地实际的主推技术,在不同作物上开展试验示范。特别是在示范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时,加大智能化技术的探索应用,提高工作效率。2023年各县(区)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适合本地区特点、有较好示范带动作用的基地建设智能水肥一体化示范样板1-2个,通过试验示范,探索技术参数,验证示范效果,加快节水农业向高质量发展。
(三)加强技术服务。各县(区)要积极做好乡(镇)农技人员以及农民的培训,通过采取课堂培训和现场培训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农民的节水意识。同时,要重点抓好科技示范户、种植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种植大户等农村新经济组织的节水农业技术培训和指导服务。结合送科技下乡等活动,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走村入户,帮助解决生产实际问题,推进节水农业技术的应用。
(四)强化宣传引导。通过各种新闻媒体,采用各种形式,加大节水农业宣传力度,赢得各级领导重视,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节水农业的良好氛围,把节水农业工作向深度广度推进。
(五) 做好墒情监测。在八步区继续开展墒情监测,强化墒情监测的设备运行维护,及时发布墒情信息,为指导农业抗旱减灾和高效利用水肥资源提供准确、及时的数据支持。
(六)认真总结汇报。各县(区)在推广节水农业技术工作中,要加强总结好做法、好经验、好典型,及时向当地主管部门汇报、向上级汇报。各县(区)农业农村局要认真做好节水农业台账,分别在6月和11月底前及时将节水农业相关数据、调度报表、照片、总结等台账材料(含电子版和盖有农业农村局公章的纸质材料)上报到市土壤肥料生态站,联系人:邬石根,联系电话:5138955,13978416155,邮箱:hzstrflstz@163.com。实施节水农业试验示范项目的县(区),在项目工作结束后,要进行测产验收,整理、收集相关台账材料,并将项目相关台账材料上报到市土壤肥料生态站。
附件:2023年各县(区)节水农业技术推广应用目标任务表
文件下载:
附件:2023年各县(区)节水农业技术推广应用目标任务表 .doc
主动公开-贺州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印发2023年贺州市节水农业技术推广实施方案的通知.doc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