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2022年全省小麦秋种技术指导意见》,为落实适期、适墒、适量、适深“四适”播种,做好防干旱、防病虫、防冻害、防渍害“四防”工作,力争一播全苗,培育冬前壮苗,结合我市气候特点和小麦生产实际,提出如下小麦秋种技术建议。
一、选用抗病品种
根据气候、地力、产量水平和订单等情况,选用抗赤霉病、抗穗发芽、抗倒伏能力强的春性红粒小麦品种(如宁麦、扬麦、镇麦等系列,在我市近年种植表现好的品种)。因地制宜发展优质弱筋专用小麦生产,适度扩大单一品种连片种植规模。
二、做好让茬整地
前茬稻田应提前清沟排水。提倡水稻秸秆打捆离田,减少对小麦播种的影响。如秸秆全量还田的,可在水稻收割机上配套切碎、匀铺装置,控制碎草长度10厘米以下,均匀抛洒。采用浅旋耕(深度12~15厘米)1~2遍整地或免耕机开沟覆盖。
三、精准科学施肥
提倡应用配方肥、高效新型缓释肥和机械深施、水肥耦合、叶面喷施等施肥方式。每亩施肥总量(折纯)和用法为:氮肥(N)10~12公斤/亩,基、追肥比例6:4;磷肥(P2O5)3~5公斤/亩,钾肥(K2O)4~6公斤/亩,并全部基施。缺锌地块基施硫酸锌1公斤/亩。秸秆还田的地块,增加基肥中速效氮肥用量(10%左右),满足秸秆腐解过程中所需要的氮素。施用缓释肥种肥同播的,适当减少氮肥用量。
四、适时适量播种
要把握好适宜播期,加快播种进度,做到抢晴适时适墒适量播种,力争一播全苗。我市小麦适宜播期为11月上中旬。以土壤轻握成团、轻丢即散,相对含水量70%~80%为适宜墒情。一般小麦直播亩用种量为12~15公斤。如抢墒早播,应适当降低播量;适播期后每推迟一天播种,亩用种量可增加0.25公斤。水稻秸秆全量还田的,播种量可增加15%~20%,以保证基本苗数。分蘖力强、成穗率高的品种和整地质量好、墒情足、播种期早的地块适当降低播量。稻茬麦推广机械开沟、机条播技术。精准控制播种量,行距20~23厘米,播种深度3~5厘米),力争下种均匀,深浅一致。
五、加强灾害防控
做到三沟配套、沟壁坚实、沟底平展。可通过合理设置厢宽、增加沟渠深度、保持畅通等减轻渍害。播后芽前墒情适宜时,每亩选用50%异丙隆100~125g或33%吡氟酰草胺·氟噻草胺·呋草酮悬浮剂(拜宝玛)80ml兑水喷雾,封杀杂草。以纹枯病、茎基腐病、根腐病、地下害虫为防控对象,推荐应用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按产品说明书规定使用,注意用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