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农时代-村官FZ网!!
当前所在: 网站首页> 通知公告>河池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印发河池市2022年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工作要点的通知(河农局发〔2022〕17号)

河池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印发河池市2022年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工作要点的通知(河农局发〔2022〕17号)

来源:广西玉林市农业农村局网站 时间:2022-09-20 作者:佚名

  

  

  各县(区)农业农村局,局机关各科室、局属各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和市委、市人民政府的决策部署,做好2022年全市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各项工作,现将《河池市2022年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河池市农业农村局

                              2022年4月19日

  

  河池市2022年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

  建设工作要点

   

  为圆满完成2022年河池市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目标任务,进一步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步伐,现将2022年工作要点明确如下。

  一、 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建设任务完成

  (一)强化主体责任。示范区建设是自治区以建设现代特色农业强区的目标持续着力推进的一项工作,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市、县两级要认真贯彻落实《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西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高质量建设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桂政办发〔2021〕144号)精神,加强对示范区建设的统筹和指导。各县(区)要积极向地方党委、政府领导多汇报,主动落实县级作为示范区创建工作的主体责任,进一步强化政策落实、资金安排、人才引进等工作机制,形成示范区建设的强大合力。

  (二)明确目标任务。2022年,每个县(区)要创建1—2个广西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全市建成6个以上广西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力争到期监测的17个自治区级核心示范区全部通过提档升级为自治区级示范区。

  (三)强化耕地保护。示范区要全面落实田长制,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非粮化”,牢牢守住耕地红线,确保粮食安全。对于示范区内已经在永久基本农田和高标准农田种植林果、苗木、草皮和挖塘养鱼的,根据相关部门要求逐步恢复粮食生产或置换补充。新创建的示范区在立项和规划阶段要高度重视严守耕地红线,明确耕地应当优先用于粮食、棉油、糖、蔬菜等农产品,永久基本农田重点用于粮食生产,高标准农田原则上全部用于粮食生产。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探索利用可开发空闲地、废弃地发展设施农业示范区。鼓励示范区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提升耕地地力等级,注重做好耕地污染防治工作。

  二、 突出产业特色,促进产业均衡发展

  (一)推动特色产业持续发展。要紧紧围绕农业“十大百万”产业,充分利用实施特色种养殖业提升行动、特色产业做强做优行动等工作契机,推进现代粮油产业示范区、优势特色产业示范区、种业示范区的创建,推动示范区向区域化、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发展,重点培育“一县一业”“一乡一特”“一村一品”,促进乡村特色产业提档升级,为创建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奠定基础。

  (二)促进产业均衡发展。各县(区)要依托本地的区域优势和资源禀赋,均衡示范区产业发展布局,强化以粮食、蚕桑、蔬菜、水产业、茶叶、中药材、森林旅游、林下经济、林产品加工等为主导产业的示范区建设,尤其是重点推进现代种业和设施农业示范区建设,通过示范区引领优势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做优,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创业,有效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

  三、 加强科技支撑,提升示范区建设水平

  (一)加强科技人才支撑。各县(区)要指导示范区积极与农业科研院所和专家团队联系,建立紧密的合作机制,促进科研成果向示范区集聚并生根开花。要帮助示范区企业搭建国家级、自治区级研发平台,提升科技研发水平。示范区要积极引进和培养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乡土人才,培植示范区高质量发展根基。

  (二)提升现代设施装备水平。各县(区)要根据产业特色和技术要求,全面推进蚕桑、水果、糖料蔗、茶叶、食用菌、油茶等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和水稻等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农业信息智能化、管理数字化、控制自动化等农业物联网建设及应用,为示范区生产提供全面全程服务。

  (三)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在示范区内全面实施绿色生产和标准化生产,加强测土配方施肥、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推进有机肥替代化肥,推行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推广精量播种、精准高效施药、轮换用药、高效施肥、秸秆还田离田、水肥一体化、节水灌溉、绿色烘干、畜禽自动饲喂与粪污资源化利用、水产养殖水质调控和尾水处理等绿色高效机械装备和技术。积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把示范区建设成为面向大湾区的优质农副产品供给基地。

  四、 促进优化升级,推动产业互助融合

  (一)推进产品精深加工。要大力扶持示范区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发展冷藏保鲜、原料处理、分级包装等初加工,培育和引进农产品加工企业进驻示范区发展粮油加工、食品制造等精深加工。充分利用河池创建现代食品产业园的契机,大力发展粮食、牛、羊、猪、渔、水果、蔬菜、山茶油等常规食品,共同使用、联合推广“长寿巴马”品牌,推动河池现代食品产业发展。

  (二)抓好品牌培育打造。要主动对接绿色标准、供港标准、圳品标准、欧盟标准等,主打“绿色生态、长寿壮乡”品牌,讲好品牌故事,提升品牌价值。创新“互联网+”电商营销模式,发展体验区、连锁店营销专柜、农超对接、电子商务、直销配送等营销模式,实现线上线下相结合,达到生产、经营、消费无缝链接。

  (三)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依托河池市全域旅游发展格局,依托田园综合体建设项目,积极开发乡宿、乡游、乡食、乡购、乡娱等休闲体验产品,促进示范区农文旅融合。

  (四)打造农业全产业链。各县(区)要加快推动粮食及蚕桑、油茶、水果、肉牛、禽类等特色优势产业全产业链发展,依托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农产品加工集聚区、现代农业产业园、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产业强镇、科技园、田园综合体、县域工业集中区、现代食品产业园等平台建设,将农业研发、生产、加工、储运、销售、品牌、体验、消费、服务等各个环节、各个主体链接成紧密关联、有效衔接、耦合配套、协同发展的有机整体,构建河池现代乡村产业体系,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五、 强化工作措施,实现高质量建设

  (一)强化思想认识。实施广西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高质量建设五年行动,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时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导精神,落实中国共产党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二次代表大会精神的重要措施之一,中央、自治区以及市委、市人民政府对农业农村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部署,市、县两级要在示范区建设的内涵上形成新的、深入的认识,精准把握好示范区建设的工作重点,确保全市在创建示范区的过程中目标明晰、定位明确、措施明了、效果明显。

  (二)强化责任落实。市级要加强规划引领,抓紧修改完善并出台“十四五”时期示范区建设规划。各县(区)要认真实施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五年行动,制定本县(区)示范区建设五年行动方案,积极谋划示范区建设项目,细化分解示范区建设任务,对标对表开展指导工作;同时要配备充足的业务骨干,确保示范区建设工作队伍的指挥协调和指导服务能力满足示范建设要求,进一步加强对示范区建设的调研指导,现场了解情况、现场研究问题、现场解决问题。

  (三)强化要素保障。各县(区)要尽快建立完善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投入保障机制,整合用好涉农财政资金投向示范区建设。把财政政策与金融政策、招商政策充分结合,创新农业投入融资机制,积极推进农村产权融资工作,实施以奖代补、贷款贴息、农业信贷担保等,撬动更多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投向示范区建设。要落实用地保障政策,鼓励将耕地占补平衡、土地增减挂钩项目与示范区建设结合。年度用地计划要满足农业农村发展需求,支持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

  (四)强化宣传引导。各县(区)要采取多种形式的宣传手段,全方位多角度宣传报道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高质量建设发展的新举措、新成效、新典型、新经验,为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和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要制作反映我市特色农业的宣传视频,选准角度,加大曝光度,用消费者的口碑为我市的农特产品代言,提高示范区农产品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五)强化督促指导。市、县两级特农办要经常不定期对示范区进行工作检查和业务指导,特别是针对产业发展、规划设计 、带动农民、市场建设、进驻企业等各个方面的综合分析和评价,明确目前示范区还缺什么,需要补建什么,重点抓什么,确保示范区业主有部署、有计划、有意识去实施,避免盲目性。

   

  


原文链接:http://nyncj.hechi.gov.cn/zfxxgk/fdzdgknr/tzgg/t13093354.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概况 会员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全国三农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民事主体负责。中农时代-村官FZ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三农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中农兴业 工程指定网站 
联系邮箱:cgneican@tom.com 联系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205办公室
 联系电话:010-57744786,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744786
联系QQ:473360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