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农时代-村官FZ网!!
当前所在: 网站首页> 通知公告>当前水稻田管技术意见

当前水稻田管技术意见

来源:宣城市农业农村局 时间:2022-06-17 作者:佚名

  当前夏种已接近尾声,正是夏管的关键时期。早稻已进入破口-始穗期、再生稻头季正处在孕穗期;空闲田早播中稻处于分蘖期;麦(油)茬中晚稻处在返青分蘖期。抓好夏管,强化分类施策,对夺取早稻和秋粮丰产丰收意义重大。

  一、早稻及再生稻

  1、加强科学管水。早稻目前正处在破口-抽穗期,再生稻处在孕穗期,田间应适当保持浅水层,不能断水,以免影响结实率;进入灌浆结实期-乳熟期,水管上应保持干湿交替,促进根系和功能叶生长,提高千粒重。7月中下旬-8月上旬,遇到35℃以上极端高温,再生稻田块应适当灌深水,改善田间小气候,预防高温热害和提高再生稻头季稻米品质。再生稻在分蘖末期,应适时适当重烤田,以减少头季稻收获时机械碾压损伤。

  2、做好病虫害预防。我市早稻、再生稻主栽品种由于推广年限较长,近年来稻瘟病时常发生较重,破口-抽穗期是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时期,要重点做好稻瘟病防治。可在早稻、再生稻头季破口前3-5天至始穗期用药预防2次,药剂上可选用40%稻瘟灵EC100ml、或75%三环唑WP40g、或6%春雷霉素WP50g兑水30kg以上喷雾。同时要根据病虫情报,重点做好再生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纹枯病防治工作。

  3、及时预防洪涝灾害。早稻、再生稻头季生长中后期正值梅雨季节,遭遇连续强降雨及洪涝灾害的几率较大,水稻孕穗-成熟期遭遇洪涝灾害,被淹或发生倒伏,对产量影响非常大。因此要提前预防,疏通沟渠,加固河堤塘坝,及时预防洪涝灾害。

  4、把握适时收获。早稻、再生稻头季收获过早影响产量和品质,过迟则影响下茬作物生长。收获期一般在全穗转色,颖壳90%变黄,避开高温、暴雨等恶劣天气,适时规范机收烘干,防止“割青”,确保完全成熟,颗粒归仓。

  二、中稻和一季晚稻

  1、适时栽插,保证基本苗。麦(油)茬稻应控制好秧龄,做到适时移栽,人工移栽秧龄控制在30天以内,机插秧控制秧龄在20天左右,并适当增加种植密度,保证基本苗。杂交稻适宜人工栽插密度为5-6寸×8寸,每亩插足1.25-1.5万穴,常规粳(糯)稻亩插1.7-1.9万穴,每穴3-4苗,基本苗保证在6-8万/亩以上。机插秧株行距以14-16cm×30cm为宜,亩穴数1.5万左右。

  直播田应注意适量播种。播量过大易造成群体过大,不利于增加穗粒数,同时易诱发纹枯病造成倒伏;播量过小又易造成基本苗数不足,导致有效穗不够影响产量。一般亩用种量中籼稻2.5公斤左右,常规粳(糯)稻5公斤左右。根据发芽情况分畦定量播种。

  2、及时追肥,促发有效分蘖。麦(油)茬稻,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于移栽后5-7天,结合除草,及时追施返青分蘖肥尿素20-25斤/亩,促发有效分蘖。

  3、科学加强水浆管理。麦(油)茬稻,及时追施返青分蘖肥后,可采取“浅水勤灌,干湿交替”的原则,即薄水施肥,自然落干;前水不干,后水不进,以利通气发根;对空闲早播早发田,分蘖期应干干湿湿促发分蘖,总茎蘖数达到预期穗数80%左右,应及时排水烤田,控制高峰苗,提高成穗率;7月中下旬-8月上旬,遇到35℃以上极端高温,孕穗期水稻应适当灌深水,改善田间小气候,预防高温热害和提高稻米品质。

  4、做好病虫草害防除

  (一)草害:

  移栽田:秧苗移栽后5-7天,亩选用22%乙草胺·苄嘧磺隆WP40 g等除草剂,拌土或拌肥撒施。直播田:可采用“封+杀”除草。催芽播种后2-5天,亩选用40%丙草胺·苄嘧磺隆WP60-80g等除草剂,对水喷雾。要求田面平整无积水,药剂处理后7天内保持田面湿润,7天后放水回田正常田管。在秧苗3叶1心期,亩选用防治禾本科杂草或阔叶杂草的复配制剂,对水喷雾防除。机插秧田:秧苗栽后5-7天,亩选用53%苯噻酰胺·苄嘧磺隆WP60-80g或40%丙草胺·苄嘧磺隆WP60-80g,拌土或拌肥撒施。

  (二)病虫害

  水稻播种至秧田期:药剂浸种预防稻瘟病、恶苗病等种传病害。药剂拌种可使用专用种衣剂,防治稻飞虱、稻蓟马,减轻水稻病毒病为害。同时喷好送嫁药。水稻分蘖期-破口前:重点防治纹枯病、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等病虫害。根据水稻品种特性、病虫种类、发生程度、发生期,因地制宜确定主治对象,合理混配药剂,治“主”兼“次”,达到“一治多防”效果。水稻穗期:根据病虫发生情况,重点做好穗瘟病、稻曲病、稻飞虱预防,兼治其他病虫害。

  


原文链接:http://nyncj.xuancheng.gov.cn/News/show/1379328.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概况 会员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全国三农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民事主体负责。中农时代-村官FZ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三农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中农兴业 工程指定网站 
联系邮箱:cgneican@tom.com 联系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205办公室
 联系电话:010-57744786,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744786
联系QQ:473360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