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在凤山县长洲镇那拉村那祥屯一片麦田里,风吹麦浪,粮食飘香。凤山县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和当地群众一起正忙着收割冬种小麦,收割机和人工收割双管齐下,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丰收盛景。

据了解,那拉村去冬种小麦41亩,产量达12吨,亩产585.4斤,而本次收割后经测产,亩产干粒619斤,亩产相比去年有所增长。

“2022年冬,凤山县计划种植小麦2000亩,预计产量600吨,实现全县粮食产量同比增产1.3%”凤山县农业农村局领导如是说。

“机耕后洒下种子,就等着收。亩用种子20斤,一斤5元,算上机收,平均成本350元。亩纯产量达533斤,纯收入927元。”当地种植户告诉记者。

据悉,凤山县曾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普遍种植小麦,既解决耕地冬闲问题,又解决群众口粮问题。近年来,因种子市场、农村劳动力等原因而停止生产。目前凤山县正积极开展粮食生产,把恢复冬种小麦作为稳定全县18.2万亩粮食生产红线措施之一。尤其是在海拔400以上中稻耕作区,实行“冬小麦+中稻”耕作制度,巩固并增加粮食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