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贺州市各县(区)田间病虫源基数调查,结合上半年农作物品种布局、栽培方式、气候条件、疫情防控和历史资料等进行综合分析,预计贺州市今年上半年农作物病虫草鼠害发生趋势为3(4)级(中等局部中等偏重发生),主要病虫有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稻纹枯病、稻瘟病、福寿螺、小菜蛾、黄曲条跳甲、菜青虫、瓜实蝇、豆荚螟、斜纹夜蛾、菜蚜、瓜豆类疫病、枯萎病、炭疽病、软腐病、柑桔木虱、红蜘蛛、潜叶蛾等。现将贺州市上半年农作物主要病虫鼠螺害发生趋势分析如下:
一、农作物病虫害发生趋势
病虫名称 | 预计发生面积(万亩次) | 预计发生程度(级) | 主要为害时段(月/旬-月/旬) | 主要发生区域 |
稻纹枯病 | 57.28 | 3(4) | 6月上旬-7月中旬 | 全市稻区 |
稻瘟病 | 27.2 | 2(3) | 5月上旬-6月下旬 | 全市稻区 |
三化螟 | 7.3 | 1(3) | 5月中旬-6月中旬 | 全市稻区 |
二化螟 | 14.2 | 2(4) | 4月下旬-6月中旬 | 全市稻区 |
稻飞虱 | 66.7 | 3 | 5月上旬-6月下旬 | 全市稻区 |
稻纵卷叶螟 | 52.3 | 3(4) | 5月上旬-6月下旬 | 全市稻区 |
稻曲病 | 0.3 | 1 | 6月中旬—7月上旬 | 全市稻区 |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 | 1.9 | 1(2) | 5月上旬—7月上旬 | 全市稻区 |
水稻白叶枯病 | 0.02 | 1 | 4月下旬-6月上旬 | 全市稻区 |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 | 0.37 | 1 | 4月下旬-5月下旬 | 全市稻区 |
水稻跗线螨 | 0.2 | 1 | 5月上旬-6月下旬 | 全市稻区 |
玉米纹枯病 | 6.8 | 1(2) | 5月中旬-6月下旬 | 平桂、八步、富川、钟山 |
玉米大斑病 | 2.9 | 2 | 5月中旬-6月下旬 | 平桂、八步、富川、钟山 |
玉米蚜 | 7.9 | 2(3) | 5月上旬-6月中旬 | 平桂、八步、富川、钟山 |
玉米螟 | 7.7 | 2(3) | 4月下旬-6月上旬 | 平桂、八步、富川、钟山 |
瓜类疫病 | 2.9 | 2(3) | 4月下旬-6月中旬 | 全市菜区 |
白菜霜霉病 | 3.1 | 2(3) | 3月上旬-4月下旬 | 全市菜区 |
白菜软腐病 | 2.5 | 2 | 3月上旬-4月下旬 | 全市菜区 |
黄曲条跳甲 | 6.2 | 3(4) | 3月下旬-6月下旬 | 全市菜区 |
黄守瓜 | 1.7 | 2(4) | 4月上旬-5月下旬 | 全市菜区 |
小菜蛾 | 6.5 | 3 | 3月中旬-5月中旬 | 全市菜区 |
菜青虫 | 6.4 | 2(3) | 3月下旬-5月上旬 | 全市菜区 |
菜蚜 | 11.0 | 3 | 4月上旬-6月下旬 | 全市菜区 |
美洲斑潜蝇 | 1.5 | 2 | 5月中旬-6月上旬 | 全市菜区 |
斜纹夜蛾 | 13.5 | 2(3) | 4月中旬-6月中旬 | 全市菜区 |
柑桔溃疡病 | 3.4 | 2(3) | 3月下旬-5月下旬 | 全市桔区 |
柑桔疮痂病 | 8.3 | 2(3) | 4月上旬-6月下旬 | 全市桔区 |
柑桔炭疽病 | 13.2 | 2(3) | 4月上旬-5月下旬 | 全市桔区 |
柑桔红蜘蛛 | 44.1 | 3 | 4月中旬-6月中旬 | 全市桔区 |
柑桔潜叶蛾 | 23.5 | 2(4) | 3月下旬-5月下旬 | 全市桔区 |
柑桔锈壁虱 | 22.7 | 2(3) | 4月中旬-5月中旬 | 全市桔区 |
柑桔蚧类 | 13.1 | 2(3) | 4月上旬-6月中旬 | 全市桔区 |
柑桔粉虱 | 5.2 | 2 | 4月中旬-6月中旬 | 全市桔区 |
柑桔木虱 | 21.9 | 2(4) | 4月上旬-7月中旬 | 全市桔区 |
福寿螺 | 19.7 | 3(4) | 4月上旬-5月上旬 | 全市稻区 |
草地贪夜蛾 | 10.5 | 2 | 3月下旬-6月中旬 | 全市玉米种植区 |
鼠害 | 17.6 | 2(3) | 3月下旬-6月上旬 | 全市各县区 |
二、预测依据
(一)水稻病虫
1、病虫源基数的累积。2021年二化螟稻田危害较为严重,虫源基数较同期相比相对明显增大。富川县3月冬后残虫量最高达10800头/亩,平均3223头/亩,且存在局部成片危害较重的现象。稻田种植期间二化螟出现世代重叠现象明显,且部分地区二化螟耐药性较高,防治难度较大。纹枯病病源基数较大。一些高产栽培措施和部分农户偏施、迟施氮肥等种植习惯,使水稻田间生长量大、田间郁蔽度大,易形成适温高湿的田间小气候,应注意防范早稻中后期积累菌源,导致病害的发生流行。。
2、气候条件。贺州市今年上半年较同期相比降雨量偏少、日照时数偏多,总体情况是偏暖干旱少雨,早稻中后期气候高温多湿,田间小气候十分有利于稻瘟病、稻纹枯病等病害的发生与流行,偶尔会出现轻度低温阴雨天气过程,对早稻浸、播种等农事活动的开展有不利影响。
3、品种布局和耕作条件。品种的多样性容易导致水稻田间生育期参差不齐,抗性强弱不一易引发稻瘟、苗瘟等水稻病害,施肥不合理易造成禾苗贪青,一些农户粗放管理,不及时进行露晒田,也会造成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瘟病、稻纹枯病等病虫的滋生。部分农田、沟渠排水不畅,利于福寿螺繁殖、扩散为害。
(二)蔬菜、果树病虫
1、气候条件。3月以来,随着气温的渐渐回升,高温高湿的天气十分有利蔬菜、水果病虫的发生,如黄曲条跳甲、柑桔木虱、柑桔红蜘蛛等多种害虫的发生为害。
2、长期连作,复种指数高,有利于蔬菜田间病虫源积累。
3、小菜蛾、斜纹夜蛾、黄条跳甲、柑桔木虱、小实蝇、红蜘蛛等害虫抗药性强,防治难度大。
(三)螺、鼠源基数
1、局部地区福寿螺发生较重,田边水沟、池塘等存在大量螺源,螺只随犁耙田用水进入农田繁殖为害。
2、去冬今春部分县区灭鼠不彻底,田间鼠源量较大,入春后食料丰富,利于鼠害发生与为害。
三、防治意见
1、加强农作物重大病虫害调查监测。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加强植保队伍建设,及时掌握病虫害发生动态和科学预测其发生趋势,准确及时地发布病虫情报,指导广大农户开展应急防治、群防群治、统防统治。
2、加强田间管理,合理规划田间作物布局。切实重视农业防治,加强栽培管理,选用抗性品种;做好综合防治,做好统防统治示范工作,在农作物病虫防治的关键时期开展重大病虫应急防治。
3、加强农情监测和灾情预警。根据不同灾害种类、不同区域农作物生长发育状况,制定可行的技术方案,实行分类指导,推进科学抗灾,确保农业生产安全。
4、大力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积极推进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优先采用生态调控技术、生物防治技术及理化诱控技术,适当采用化学农药防治,优化轮换使用、交替使用、精准使用、安全使用。提质增效,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5、加大病虫害宣传培训力度。加强指导农户、企业、合作社科学用药,积极改变种植户传统种植观念,正确认识化学防治,合理用药,确保农药减量增效全面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