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廪实,天下安。安徽省芜湖市湾沚区积极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贯彻落实国家“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不仅为粮食安全稳产保供提供了支撑,同时还促进了乡村振兴高质量推进。

麦田长势喜人
四月的麦田,在阳光照耀下格外的翠绿,就连空气中都夹杂着植物的气息。走进湾沚区陶辛镇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眼前的小麦正在生长着,看似普通的小麦在专家眼里却是大不相同。原来,它们是种在肥料实验基地的小麦。只见田中一个个修建好的长方形种植区依次相连,沟渠贯穿其间,工作人员通过对田块进行小区间的分割,探索不同肥料在产量上的效果,为后期肥料适用度做好测试和准备,实验基地作为农业生产提质增效先头部队,为高标准农田建设奠定基础。现场,像这样的肥料实验基地共有16个,即将全部投入使用。

修建好的长方形种植区
阳光下,高标准农田项目监理工程师翁超正带着工具对基地工程进行认真检测,仔细检查了水渠高度、宽度,闸板的厚度等,一处都不放过。“这片区域是我们建设的肥料实验基地,是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重要部分,主要用来检测肥料对农作物的利用率,最终提高亩产。”翁超说。

认真检测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工程
水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原料,是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源头活力。在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中,陶辛镇将水利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修建了耿兴灌溉站,打通了农田灌溉的最后一公里,为农业丰收提供了水利保障,让农户取水灌溉不发愁。现场,工作人员轻轻一按开关,7.5千瓦的水泵瞬间开启,白花花的水流不断涌入水池,流进U型渠,奔涌向前,流进千家万户的农田。“整个四门村U型渠长8.8公里。眼前这段U型渠全长1.9公里,流量是每秒0.1035立方,可以服务周边种植面积约500亩,充分满足周边群众农业发展用水需求。”现场工作人员说。
无论是建设泵站还是修建U型渠,最终都是为群众发展农业服务,受益的都是群众。种植大户奚家耿便是其中之一。奚家耿是四门村村民,从事农业生产已经10余年了,他承包了580亩的土地从事农业现代化种植。“以前,如果要灌溉一次地至少需要40台2.0千瓦的水泵一起工作,才能满足用水需求,现在只要2台7.5千瓦的水泵就可以完成了,省力省工,还提高了经济效益,增加了收入。”正在田间检查小麦长势的奚家耿为记者算了一笔账,言语中对泵站的建设十分满意。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一项民生工程,不仅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升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还提高了现有耕地的土地使用率,进一步保障了粮食安全。”陶辛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负责人承孝飞说。近年来,湾沚区通过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助力高标准农田建设提档升级,确保项目持久发挥效益,群众长期受益,助推乡村振兴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