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市襄州区位于鄂西北,地处汉水中游,总面积2300余平方公里,总人口86.2万人,下辖11个镇、2个街道、1个风景名胜区。地理位置优越,区位优势明显,是省域副中心城市襄阳的东大门,毗邻飞机场、高铁站、火车站。现代农业发展势头强劲,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全省农产品加工“四个一批”先进县。2020年1月1日,按照新《土地管理法》规定,农业农村部门负责农村宅基地管理和改革职能。襄州区委、区政府对新时期农村宅基地管理工作高度重视,将农村宅基地规范化管理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先手棋”。襄州区农业农村局坚持早谋划、早部署、早行动,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制定了农村宅基地审批管理办法,在实践中紧扣重点抓管理,严格审批促规范。
一、快速启动出《办法》。农村宅基地审批管理关系到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新《土地管理法》颁布实施后,襄州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职责移交和农业农村部门履职工作,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和协调。我局积极行动,召开专题会议分析研判,成立宅基地审批管理办法起草小组,通过反复学习沟通、听取其它部门意见,征集广大群众建议,最终修订成文,经区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后,联合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等三家单位行文,于2021年1月正式印发。《办法》的印发为我区抓好农村宅基地审批管理工作提供了具体操作指导,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据可查。
二、构建体系明职责。“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经管部门要抓好这项工作,首先要考虑人员、队伍和经费问题。为此,我局提前谋划,在本轮机构改革时,充分考虑到宅基地审批工作的重要性,抢抓改革机遇,健全工作体系、明确工作职能、整合工作人员,全区农业农村系统形成“一股、一队、一中心、一站”宅基地工作体系。一股:农村合作经济指导股,负责全区宅基地综合管理和指导;一队:农业综合执法大队,负责宅基地区级日常巡查和执法工作;一中心:农村合作经济发展服务中心,负责宅基地管理和改革等具体工作;一站:乡镇经管站,负责牵头镇级宅基地审批和巡查等工作。在人员配备上,全区设置专兼职工作人员55人;在经费保障上,区政府常务会议明确将宅基地管理工作经费纳入区级财政预算全额保障。在工作机制上,定期召开农业农村、自然规划、住房建设等三部门联席会议,对宅基地审批管理工作进行研究分析,化解工作矛盾,解决工作难点,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三、宣传培训造氛围。围绕如何贯彻落实好中央和省市文件精神,我区从政策法规、职能职责、审批流程、巡查执法等方面开展了宣传培训工作。通过集中学习、现场观摩、微信群和在线视频等方式,对业务人员进行指导培训,增强工作能力,提高工作质量,确保执行政策不走样。充分利用展板、标语、海报、宣传册、村村通等媒介广泛宣传,印发宅基地知识问答、建房须知等手册1.8万余份,张贴“八不准”、“六个一律”宣传海报1.8万多张,印发《农村宅基地政策法规汇编》1000本,扩大了政策宣传面,做到了专家培训到村、政策宣传到户、内容知晓到人,引导农民群众自觉遵守和支持宅基地管理工作,营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围。
四、联审联办优服务。全面推行宅基地审批管理联审联办机制,进一步简化工作流程,优化审批服务。推行“农户申请、村级审核、镇级审批、区级备案”的工作流程,明确各级工作职责和分工;实行“一窗运转、一站服务、一月办结”的服务模式;坚持让农民少跑路,干部多跑腿,农民只须到村委会申请,其他由干部代办。坚持“定期沟通、信息共享、各负其责”的联审联办机制。健全农业农村部门总牵头、自然资源和住建部门定期沟通、协商的会商机制,及时受理农户申请、审批农户建房。落实“宅基地申请审查到场、开工前丈量批放到场、建成后核查验收到场”三到场制度,选好建房风貌图集,把好建设用地审查,严格执行村民建房一户一宅的规定,鼓励村民原址重建,杜绝乱占耕地建房等问题。2021年,我区共受理宅基地申请1034宗,审批629宗,面积180.2亩,有力保障了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五、巡查执法控违建。动态巡查是落实“早发现、早制止、严查处”要求,坚决遏制乱占耕地违法建房行为的有效手段。为此,我们健全动态巡查制度,完善动态巡查体系,创新巡查方式方法,加大对农村建房的日常巡查监管工作。在巡查队伍上,构建了村有协管员、镇有巡查员、区有巡查队的三级巡查网络,实现了横向到底、纵向到边的无死角监管。在巡查手段上,充分利用日常巡查、卫星图斑、群众举报等方式,及时处理违法违规现象。在巡查制度上,采用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重点区域与一般区域相区分,建立巡查台账,做到每月至少对本辖区范围内巡回检查一遍,每半年组织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检查,年终进行全区规模性清查,以达到及时发现和有效制止违法建房行为的目的。2021年,共发现制止12起违法建设住房行为,同时我们进一步加大违规建房行为执法力度,对存量问题妥善处置,逐步化解;对2020年7月3日以后新增的违规建房行为一般采取“零容忍”态度,坚决处置不手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