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苏州市禁捕办通报2021年度全市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退捕考核结果,吴江区获考核第一等次。近年来吴江区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十年禁渔”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努力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渔民安置保障双赢、水域生态和渔业生产相互协调的新格局。
拓渠道、强引领,推广禁捕退捕典型案例。
2021年吴江区禁捕办组织协调各专项组充分利用各类新闻媒体,大力宣传禁捕退捕安置保障、执法监管等经验做法和工作成效,禁捕氛围浓厚,宣传效果显著。其中讲述吴江区退捕渔民创业故事的《创业有担当,扶持退捕渔民再就业》主题报道在央视新闻频道刊播;退捕渔民安置保障相关做法作为典型案例在中国劳动保障报刊发;2个典型案例入选省禁捕退捕领导小组社会保障专项组专题汇报片;选送的视频《长江“十年禁渔”保护种质资源》入选江苏省农业农村系统35个普法典型案例;6篇吴江区退捕渔民转产就业、创业帮扶相关报道在江苏卫视、引力播等省级媒体刊发。
跨部门、跨区域,共织联合护渔执法网。
执法整治专项组、市场监管专项组不断加强完善跨部门、跨区域联合执法机制,去年吴江区公安局与吴江区农业农村局针对非法捕捞多发水域和保护区开展联合执法行动19次,成功破获1起部督非法捕捞案件。吴江区农业农村局与吴江区市场监管局开展“岸上禁”联合执法检查,共计检查渔具店105家次,清理地笼网、丝网37张,移送无照经营户1户至综合执法部门处理。吴江区农业综合执法大队与上海市青浦区、浙江省嘉善县、江苏省昆山市农业执法部门签署《长三角“青吴嘉昆”农业执法合作备忘录》,开展“青吴嘉昆”跨部门、跨区域联合执法巡航4次,出动执法人员179人次,执法船艇28艘次,执法车28辆次,清理地笼网469条。
新技术、新模式,打造保护区高效监管标杆。
一方面在长漾湖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使用全境信息化监管系统,项目通过使用雷达、光电、CCTV等设备,以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为手段,对保护区及沿岸区域实现全时段、全范围的自动监测,全面提升保护区监管信息化水平,实现渔业资源保护智慧化、信息化、高效化、常态化。另一方面打造保护区管理新模式,通过建立禁捕水域网格员体系,按照网格管理制度规范,开展保护区水域日常巡查巡护工作,并在保护区内引入第三方保安公司管理,以创新化管理制度助力禁捕水域渔业种质资源保护。
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长江“十年禁渔”工作“三年强基础”的关键之年。成绩来之不易,未来更为可期,吴江区禁捕办将进一步压紧压实责任,继续从严从紧抓好禁捕退捕各项工作落实,坚决打赢长江"十年禁渔"持久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