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加大农村社区综合公共服务覆盖率,加快发展农村餐饮、零售等生活性服务业,支持相关企业在农村设置服务网点。近年来有不少媒体报道,由乡镇和村开办老年食堂、老年便民餐车等,免费或优惠向农村高龄及孤寡、残疾、空巢老人供应一日三餐,有的地方还将老年食堂办成了老人休闲、聊天、娱乐的地方。
不过,许多农村老人自己劈柴做饭,也有“个性”原因:有人是囿于没有相应收入支撑,有的是因为农村缺乏燃气等清洁能源或消费不起,还有人自己动手解决吃饭问题是基于习惯,即便八九十岁仍喜欢自力更生。所以,不让“农村老年人八九十岁高龄还要自己劈柴做饭”,需要结合实际,在提高农村社区综合公共服务覆盖率的同时,要重视提高农村老人的现金收入,做好多层次提高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水平、增加农村老人养老金数额等工作。
相对而言,城里老人大多有养老金,生活条件较便利,农村老人的社会化养老保障确实是一块短板,需要采取实际举措,切实提升农村社会养老服务供给能力。相关部门、乡村组织要做好具体工作,加大财力和人力投入,加快制定出台更多举措,重视规范运行管理,提高服务水平,使农村老人物质生活有保障,精神生活不空虚,生活、就医、出行、娱乐等方面的具体困难都有人帮着解决,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衣食无忧地安享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