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农时代-村官FZ网!!
当前所在: 网站首页> 社会关注>栖霞: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 乡村振兴成色更足

栖霞: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 乡村振兴成色更足

来源:南京市农业农村局 时间:2022-02-14 作者:佚名

  

  

  寒冷的冬日,在栖霞区八卦洲街道七里村芦蒿生产大棚里,一台芦蒿收获机正在进行作业。一旁,收割下的芦蒿鲜嫩碧绿,透着一股清香。经过近两年试验,八卦洲芦蒿初步实现移栽和收获环节机械化,填补了芦蒿机械化技术空白。

  这台小小的“机械能手”,是栖霞区近年来以八卦洲特色农产品芦蒿机械化生产为抓手,积极摸索推进特色农业机械化与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在栖霞区的田地间头,广袤田野如同“舞台”,芦蒿扦插机、芦蒿采收机等农业机械装备各类农业机械装备驰骋阡陌,农业现代化的美丽画卷徐徐展开。

  

  机械帮忙,农民转型“一身轻”

  芦蒿是栖霞区农产品中的明星产品,八卦洲街道种植芦蒿约2万亩。“这么多田块,没有机械帮忙简直不敢想。”八卦洲街道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芦蒿生产费工费时的特点使种植户收益难以增长,尤其在当前用工贵、用工难的大背景下,机械化种植技术装备是芦蒿规模化生产的必然选择。”

  据了解,目前人工栽植效率约为每天每人0.3亩,移栽环节每亩的人工费约达400元;而机械化栽植生产试验结果显示,机械化移栽作业后,每台装备作业时只需要2名工人,栽植环节人工费可降至为160元每亩,显著降低了人工费支出。

  许多芦蒿种植户摇身一变,成了一名名技术管理员。尽管还是种地,但不再“面朝黄土背朝天”,还可以享受农业机械化带来的便利。“栽植工作强度也降低了!”一名农户高兴地说。

  专家扶持,田地连起“实验室”

  芦蒿“机械换人”三年试点项目,是栖霞区为传统芦蒿种植农业插上的一对科技“翅膀”。

  2020年以来,栖霞区农业农村局积极摸索推进特色农业机械化与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制定出台实施意见,全力争取市级资金,开展芦蒿“机械换人”三年试点项目,与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省农机具开发应用中心协调联系,邀请相关专家为栖霞区农机产业转型工作出谋划策,针对芦蒿栽植和收获环节开展生产试验工作,降低芦蒿生产人工成本。

  建立芦蒿机械化生产示范点、制定耕栽管收机具配置方案、开展机械选型优化试验、举办机械化技术装备现场演示……田地连起了研究所里的“实验室”。“通过这些研究,我们逐步积累了一套芦蒿机械化生产模式经验,这为我们进一步开展芦蒿生产装备研发优化和示范推广奠定了技术基础。”栖霞区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产业新变,加快提升农机化率

  除了芦蒿外,栖霞区也在其他农业农机化生产方面进行了探索和推广。2021年,全区特色农机化率由2020年的56.16%提升到2021年的64.38%,其中,设施农业农机化率增长23.3个百分点,畜牧业农机化率增长19.9个百分点,林果业机械化率增长4.8个百分点。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小小的芦蒿,打开了产业转型的“新切口”。2022年,栖霞区将积极探索特色农机社会化服务和特色农业种植“宜机化”之路,设立八卦洲特色农机服务中心,开展芦蒿移栽机和收获机示范推广,试验芦蒿垄作和基质栽培模式等,全面提升全区农业机械化水平,推动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


原文链接:http://nyncj.nanjing.gov.cn/nygzdt/202201/t20220126_3275157.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概况 会员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全国三农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民事主体负责。中农时代-村官FZ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三农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中农兴业 工程指定网站 
联系邮箱:cgneican@tom.com 联系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205办公室
 联系电话:010-57744786,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744786
联系QQ:473360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