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以来,本是“农闲”时节,而富川瑶族自治县富阳镇虎头村却是一片繁忙景象。村民们依托当地丰富的红薯、木薯资源,通过采用传统手工方法加工制作红薯粉条,把红薯粉条变为他们冬闲增收的“金条条”。
在虎头村村民廖开科的粉条加工厂里,几名工人正忙着漏粉、捞粉、洗粉、晾挂,一派繁忙的景象。不一会儿,一根根晶莹剔透的粉条就搭满了架子。
廖开科告诉笔者,作为土生土长的虎头村人,从小就是“吃着地瓜,就着粉条”长大的。他从父辈手中接过纯手工“漏粉”这项传统技术,也已有三十多年的时间了。从收获红薯到最终制成粉条,需要三十多道工序。现在每到冬闲季节,都是最忙碌的时候,加工晾晒、打包存储,忙碌中充满了致富的喜悦和希望。
在虎头村,近60户村民从事粉条加工制作。这不,村民廖开全家也在忙着制作粉条。据他介绍,纯手工的制作工艺保证了粉条的口感和弹性,吸引了大量周边群众慕名前来,供不应求。今年每斤粉条的价格在13左右,收入比去年翻了一番。
据了解,虎头村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积极发展“强村”“富民”新产业,把粉条加工作为全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来抓,使虎头村的粉条走上了百姓餐桌,村民依托“粉条”增收致富。目前,全村发展栽种红薯、木薯200多亩,年产淀粉100多万斤,年产粉条20多万斤,年销售额达24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