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农时代-村官FZ网!!
当前所在: 网站首页> 社会关注>六安市舒城县新型职业农民典型案例

六安市舒城县新型职业农民典型案例

来源:六安市农业农村局 时间:2022-01-04 作者:佚名

  

  编者按:2021年全市培训新型职业农民4530人,近三年培训新型职业农民12000人次,为“三农”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现将其中部分优秀学员典型案例予以刊载,希望激励更多农民投入培训,成为新型职业农民。

  新型职业农民引领助推山区特产入市

                ----记舒城县新型职业农民圣全成的事迹

  圣全成,舒城县庐镇乡庐镇村高岭组人,系舒城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的学员,他和所有人一样,有着对自己梦想的执着追求,他凭借着一身吃苦耐劳永不服输的创业精神,在党的富民政策鼓舞下,立足实际,开拓创新。在脱贫致富全面奔小康的道路上带头发展特色产业,让山乡的特产—“庐镇唐岭”牌手工挂面红薯粉丝,走出大山远销全国各大城市,取得了很大成功,致富不忘众乡邻,他带领周边贫困户,努力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刻苦钻研创业过程中出现的难题,开创了新农村土特产规模化种植加工销售的发展良好局面,为庐镇乡贫困户脱贫稳定增收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他因此成为远近闻名的“新农人”。

  一、抓住发展机遇,执着返乡创业。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但他不甘心做一辈子农民,于是和很多年轻人一样,踏上了外出创业的征途,想跳出农门,彻底改变他农民这一身份,过上城里生活,实现他的最初的人生目标,然而,上有老下有小,还有个残疾弟弟,家庭情况确属困难,自己一个人在外上班的工资收入根本解决不了这么一大家子的实际困难,他一边努力工作,一边思考如何改变生活的现状,2016年在合肥工作了13年的他,为了改变家庭生活状况,更好地照顾亲人,毅然舍弃了那份城里的工作,回到了家乡成立合作社。由于想在农业上面做文章,干出一番事业,于是他积极报名,参加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通过学习和实训观摩,遇上问题就与老师面对面或是线上交流,加上各级党委政府帮扶农村青年创业就业的各项优惠政策,由此更加坚定了他留在艰苦创业的决心,当起了新型职业农民。

  二、成立专业合作社农民土地入股获取收益。2016年舒城县庐镇乡瑞成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了,他全力推进股份合作试点,探索建立集体、农户和社会资本三方共赢的工作机制,接受庐镇村中岭组21户74.3亩土地入股,股金固定在土地流转费基础上不变,将本应年初发放的土地流转费变为入股股金,年终保底在分红,分红按照单季作物单独核算收益,按照出股比例,农户在享受收益分红,现在发展到土地入股贫困户105户,土地入股面积232.5亩,年效益分红7.6万元。

  三、壮大生产规模,助推乡民共同致富。2018年,他被舒城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领导组办公室推荐参加安徽省农业农村厅举办的现代青年农场主培训班学习,这是层次更高的学习,来自全省各地的优秀学员在一起学习交流,眼界也开阔了。回来后他决定扩大生产规模,走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的路子,通过多次外出考察学习,获取相关知识经验,在县乡政府全力支持下,先后投入500多万元,建成了集种植加工仓储销售为一体的庐镇乡庐镇唐岭牌特色农产品种植加工基地,合作社截止目前共流转土地1860亩,其中林地1260亩,种植经济杉木林750亩,油茶310亩,发展茶叶200多亩,基本农田650亩,种植高山优质水稻,正在申报小麦绿色种植基地和红薯基地各50亩。组建有配套的农特产品线下线上销售网络,年产值800多万元,共实现销售收入800万元,合作社成员生产资料统一购买率,产品统一销售率,标准化生产率全部达到100%。2019年被授予县级扶贫基地,现有贫困人口35人在基地就业,年收入达到2.2万元以上。为村集体每年增加收入5万元,增加就业岗位40多个,2020年合作社被推荐申报省级示范合作社。正是他这样的经营视野和创业精神,感染着十里八村的农民,形成了良好的农民返乡创业致富氛围,他自己也常说,创业致富主要是赶上了党的好政策,好形式,如果没有党的好政策,没有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各级主管部门培训辅导,就不会有今天的发展,所以要感恩,要让山乡的农特产品走向市场,带领大家共同致富才是真正的示范带动,才能踏踏实实地做个新型职业农民。

  关于未来的发展,圣全成信心满怀,合作社将继续肩负行业使命,本着“为耕者谋效益,为食者造健康”为宗旨,以生产健康安全绿色农产品为己任,以谋求成员利益和带动农民增收贫困户稳定脱贫为最终目标,依托基地优势,以电子商务为切入点,因地制宜构建旅游研学体验板块,发掘出农家乐等人们喜闻乐见新的经济增长点,努力延伸产业链条,和提高产品附加值,积极引导种植业向特色化,品牌化发展,为构建产业化,市场化,集团化的合作社体系而努力。

  

  巾帼创业不忘乡里 战“疫”扶贫彰显大爱

  ——记舒城县新型职业农民钱元玲的事迹

  

  钱元玲,女,今年47岁,家住舒城县南港镇公义村,舒城县第十七届人大代表,系舒城县农业农村局组织举办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的学员。她所创办的舒城县钱元玲家庭生态农场先后被评为“县级示范家庭农场”、“十佳家庭农场”、“市级示范家庭农场”、“市级龙头企业”以及“省级示范家庭农场”等诸多荣誉称号。

  多年来,她凭借着一股永不服输的闯劲,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采用“电商+农场+农户”、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在脱贫致富、全面小康的道路上,带头发展特色农副产业,让十里八乡的土特产—黑毛猪肉、土鸡、麻鸭、蒿子粑粑……远销全国各大城市。积累了一定的销售渠道和客户资源后的钱元玲,不忘初心,积极带领家乡父老努力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刻苦钻研创业过程中出现的难题,成为远近闻名的“巾帼创业”代表人物。

  一、创业之初不容易

  1996年,钱元玲在南港街道经营一家裁缝店,因为懂设计,街坊邻居都喜欢到她家做衣服,小店经营很红火。正当此时,爱人杨荣伍从陶瓷厂下岗回家。一个机缘巧合,夫妻二人笃定决心回到老家公义村办起了舒城县园林生态养殖场,养了几十头猪,还包了3.2公顷鱼塘。这一做法起初公公婆婆并不赞同,周围亲朋好友也很诧异。按理说经营裁缝店,生活也还过得去,可钱元玲却选择跟随丈夫回农村搞养殖。在巨大的阻力下,夫妻二人没有退缩,这一干,就是14年。

  现如今,其创办的家庭农场占地180亩,其中散养鸡林地60亩、生态养殖猪舍面积2000平方米。“园林生态养殖”成为钱元玲家庭农场养殖的一大亮点,她把优美的环境与绿色生态养殖结合起来,真正做到了绿色、环保、无污染,实现了生态价值与经济效益的“双赢”。2019年,农场出栏生猪1800多头,土鸡出栏5000只左右,外加各类加工肉制品及果蔬累计实现年销售收入400多万元。

  二、做大做强不简单

  在创办家庭农场之初,钱元玲的不服输的性格就深深感染者身边的亲友,最大的感染和带动就是爱人杨荣伍。众所周知,养殖业是一个风险行业,受畜禽疾病和市场销路双重因素影响。回忆往事,钱元玲若有所思,她说道:“刚开始养猪,吃了太多的苦。当时完全是个门外汉,不懂科学养殖,缺乏养殖经验和育种技术,第一年就遭遇了口蹄疫,猪崽一死一窝,不但没赚到钱,反而赔了6000多元。”于是,她和爱人杨荣伍四处奔走,虚心地向防疫员和兽医请教,向周边老养殖户学习经验。他们还经常参加养殖技术培训班,购买养殖相关书籍潜心钻研。夜以继日的钻研,皇天不负有心人,如今说到生猪养殖技术,她和丈夫都说得头头是道,在南港乃至舒城生猪养殖行业内杨荣伍、钱元玲夫妻俩也称得上“好把式”。

  2018年以来,钱元玲开始将目光转向电商平台。她说:“我们夫妻都没什么文化,但是我们对电商这个行业很看好。你的产品再好,销路打不开也是徒劳。”在农场办公区看到了印有“南港镇公义村电商服务中心”牌子悬挂在墙上,这个村级电商服务中心的法人代表就是钱元玲。钱元玲在淘宝网开了店铺,取名“元玲生态农场”,她雇佣专人进行电商网站建设和维护。打开淘宝界面,“农家散养黑猪肉”、“农家散养土母鸡”、“纯手工制作蒿子粑粑”映入眼帘,第一感觉就是原生态、纯天然,这正契合了当下消费者对健康食材的追求。

  钱元玲家庭农场饲养的黑毛猪、土鸡等家畜、家禽采用玉米麦麸稻糠喂养,辅以果蔬、有机杂粮,口感纯正,新鲜味美。现在自家的黑毛猪、土鸡产品销路不用愁,她还想借助电商平台将村里其他农户特别是贫困户家的散养家禽、家畜卖到更远的地方,让大家都能稳定增收。

  三、开辟市场有闯劲

  钱元玲家在县城有个专营店,专门售卖自家产的黑毛猪肉品以及土特产,有近千名老顾客,常年来店里买土猪肉。此外,她还积极对接商场、餐饮酒店,成为舒城本地小有名气的土猪肉供应商。2018年,在“第四届六安茶谷开茶节”特色产品展销活动中,钱元玲家庭生态农场还荣获“年度最佳酒店餐饮金牌供应商”。

  近几年,钱元玲县领导的带领下,带着她家的土猪肉多次参加合肥、上海、北京等全国农产品展销会,展示自己的农产品品牌。2017年9月15日~17日在合肥滨湖国际会展中心开幕的中国安徽名优农产品暨农业产业化交易会上,省委常委、六安市委书记孙云飞在钱元玲家庭农场展台前听了钱元玲介绍黑毛猪饲养模式,并盛赞黑猪肉品质好,勉励她办好家庭农场,带领乡亲们发家致富。年底,在上海国际农产品展销会上,她向六安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高斌介绍舒城县黑毛猪产品,深受与会嘉宾欢迎。

  2018年中秋节前夕,钱元玲还带着自家的黑毛猪加工品来到了全国政协“在京委员活动日”现场,参加政协机关定点扶贫农副产品展销会,她家的黑毛猪肉、香肠、咸肉及米粉肉制品一经展出便被销售一空、供不应求,让北京的消费者也吃上了舒城本地的黑毛猪肉。

  四、扶贫助农令人钦佩

  常言道,小富即安。按常理,钱元玲的家庭农场已经走上正轨了,如今产销两旺,生意越来越红火了,该享享福了。然而,就在2018年那一年,钱元玲笃定决心一定要为乡亲们做点啥。当时儿子正在读高三,马上高考了,在身边的人看来,钱元玲不仅要谋划家庭农场的事业,还要照顾儿子的学习生活,她哪来的那么多精力再想别的?

  钱元玲坦言,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但内心总有一股劲在推着自己走,那就是富了不能忘记乡里。我们能走到今天,起初亲朋好友中有人诧异、有人表示担心,但是更多的是支持和理解。没有乡亲们的帮助,没有朋友和领导的支持,很难想象自己会有今天的进步。

  2017年,南港镇公义村就业扶贫驿站正式在其家庭农场挂牌成立。截至目前,钱元玲的家庭农场实现常年就业30人,其中带动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妇女就业13人。贫困妇女足不出村就能实现就业,年人均收入在1.2万元左右,且工作时间灵活,既有稳定收入来源,又能兼顾家庭。此外,农场还直接和间接带动贫困户107人发展种植养殖业,并免费为贫困群众开展技能培训和提供种苗、防疫技术,指导贫困群众生产加工香肠腊肉等农副产品,人均年增收6200元。

  2019年下半年,钱元玲跟随县妇联到庐镇开展助学活动,主动捐资1500元帮扶困难学生就学。

  2019年至2020年两年间,在舒城县人社局、县农业农村局的支持下,钱元玲家庭农场分两批为南港及周边贫困群众开展农业技能培训,累计培训贫困群众200人,通过实地观摩、集中学习以及经验技术交流,让众多贫困群众学到了真技术、真本领,实现了增收致富。

  为积极适应新形势下各类妇女群体的发展需求,今年在县、镇妇联组织的指导下,钱元玲家的家庭农场还成立了“妇女微家”,旨在充分了解妇情民意,搭建沟通议事平台;开展就业指导,助推妇女就业创业;加强教育引导,提供法律维权服务,开展家庭文化建设进而构筑起基层妇联组织建设新格局。

  五、战“疫”行动彰显担当

  今年年初,受疫情影响,在家的群众特别是县城居民一度出现了“买菜难”的问题,为了方便居民买菜,在舒城县妇联的支持下,钱元玲率先在舒城县城推行“送菜到家”便民服务,群众只需前一天在微信、电话上联系订购好菜品类别和数量,农场位于县城的专卖店便组织自家员工深入各个小区送菜上门,这一举措极大地方便了城区居民的日常生活,又解决了农户家的农产品滞销问题,赢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疫情期间,钱元玲还积极响应妇联组织号召,先后为南港镇公义村防疫一线的党员干部和村民群众免费发放口罩300只,为南港镇敬老院老人送去土老母鸡30只、蒿子粑粑30盒;为舒城抗“疫”一线捐赠方便食品60箱及各类防疫物资价值2000元。

  关于未来,钱元玲信心满满地说道:“我将带领家乡妇女同胞生产更多、更好、更优质的农副产品,坚持走“特色化、标准化、品牌化、绿色化”发展路子,为家乡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事业贡献一份绵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发表关于妇女和妇女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新时代中国妇女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今年3月,在“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中央向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和各条战线的广大妇女同胞表示诚挚的慰问,向全国各族各界妇女同胞致以节日的问候。巾帼不让须眉!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正是有着千千万万个像钱元玲一样的妇女同胞在坚守、在奉献,才撑起了我们的半边天,而这“半边天”也必将越发精彩、绚烂!(南港镇人民政府 赵金龙)


原文链接:http://nyncj.luan.gov.cn/zwzx/xqdt/4950655.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概况 会员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全国三农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民事主体负责。中农时代-村官FZ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三农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中农兴业 工程指定网站 
联系邮箱:cgneican@tom.com 联系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205办公室
 联系电话:010-57744786,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744786
联系QQ:473360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