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1年全市培训新型职业农民4530人,近三年培训新型职业农民12000人次,为“三农”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现将其中部分优秀学员典型案例予以刊载,希望激励更多农民投入培训,成为新型职业农民。
科技创新谋发展 致富不忘惠乡邻
—裕安区新型职业农民赵继红典型事例
赵继红,六安市裕安区单王乡梁泊村人,该同志领办的继红家庭农场位于淠河、汲东干渠两河流域之间,湾、畈曲折多姿的自然生态风貌与岗川秀丽交融一体。继红家庭农场圈建的“原生态体验馆”成为六安市淠河生态经济带西岸的一颗璀璨明珠,金裕继红果林种植园俨然成皋城人生态休闲游的梦里桃源,为当地休闲农业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一、思路一变天地宽:立体式发展、有机化管理扬帆启航
六安市继红家庭农场是下岗职工回乡创业的传奇。三年前,赵继红在下岗的失落中发现梁泊村的生态环境优势,在参加区农村局组织的职业农民培训班后,萌发了立体式发展有机农业的雄心壮志,聘请安农大教授实地把脉现场指导。按照现代理念和传统养殖相结合的方式,在签约的500亩土地、100亩水面,规划发展果林、水产、家禽、蔬菜、餐饮、垂钓6个产业。遵循循环经济“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三大原则,在种植“锦绣”黄桃、“夏黑”葡萄、“晚秋”黄梨等经果林的同时,林下养鸡鹅,家禽粪便养鱼……探索立体式、复合型、多元化生产项目的路径。她以无污染天然的有机食品为追求方向,将农场作为一个生命循环体,试行企业管理,各个系统分工、合作,处于有机的和谐状态。
据该乡负责人介绍:“继红农场现已建有1000平方米厂房、1000平方米家禽家畜圈舍。按目前发展势头,丰产期年收入约500万元,是我们乡现代农业的头牌、裕安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当家花旦,连河南省、淮南市人都慕名前来取经。三年艰辛成气候,农场与贫困农户合作形成了300亩有机果林、100亩有机水产、上万只有机家禽等生产规模,让原本贫瘠的土地得到综合利用,生态价值和社会效益逐步彰显。”
二、科技创新铸品牌: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风生水起
市农村局资深专家说:“科技助力、赢在起点是继红农场特色产品迅速脱颖而出的秘诀。”该农场致力污染控制与生态发展并行,力行种养环境生态化、进场品种优良化、防疫消毒制度化、饲料兽药安全化、生产过程标准化、粪便处理无害化的“六化”生态种养标准,计划引进物联网农业智能控制系统。
这套崇尚自然而又科学的流程把适度规模经营与延伸农业产业链有机结合起来,让农业生产从简单、粗放、外延式增长,转入集约、精细型发展轨道,创新实现了“订单农业”、“农超对接”和多方共赢。有机食品标准落地生根后,菜鲜果香春意闹,显著提升了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和美誉度。赵继红适时注册了“金裕继红”产品商标,开设了淘宝网店,采用电子商务、实体店铺、现场品尝等模式立体营销……
三、同奔小康著华章:共享式路径、体验式消费别开生面
出身农家的赵继红牵挂着邻里乡亲共同致富,用心探索“继红农场+农户”、“个十百千万”产业帮扶项目,即由农户在1个大棚蔬菜种植或水面养殖项目,10只左右的土猪或山羊养殖项目,100只左右的散养鸡、鸭、鹅养殖项目,1000颗左右的果树种植项目中任选组合,确保每个发展产业的农户年增加收入超过10000元。
按照“政府补贴启动,农场技术指导,农户自我发展,保险补偿风险”主体思路,农场与全村100多农户全部签订合作协议,农场提供产业发展中的技术与销售支持,并倾斜重点对34个困难农户履行“合同式”产业帮扶。她为首批10户村民协调、争取了裕安盛平村镇银行扶贫贷款,帮助困难农户申请的创业贴息贷款正在变现——赵以现、陈怀清等分别找准了适合自身的水产养殖与家禽养殖等项目,户均年收益超过3万元。三年多来,共有30多人到农场务工,户均从农场获得年务工收入近万元。
夕阳依依向谁家,绿树成荫、庭院成片、映日荷花别样红!创业正未有穷期,继红家庭农场已完成总投资500多万元,果林业、水产业、家禽业和农家乐等项目发展已进入成长期,业态组合科学的体验式消费特色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