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初冬时节,汉寿县罐头嘴镇双庆村建设组,百亩蔬菜长势喜人、翠绿满园。此时正是“菜篮子”的丰收季。成片的白菜、红菜薹映入眼帘,在冬日暖阳的照耀下,生机勃勃。
村民许华正和妻子忙着采摘、打捆、包装红菜薹、包菜等时令蔬菜,等菜贩子上门收购。这一片片蔬菜地,撑起了许华一家的致富梦。
许华今年53岁,他家曾是双庆村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这些年,通过不断扩大蔬菜、瓜果种植规模和收购、贩卖蔬菜,走上了脱贫致富的小康路。家庭年收入达到了10万元以上。
“刚开始家里确实很困难,家里人都有慢性病,住房破破烂烂的,路也没有通,更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许华告诉记者,变化始于2016年下半年,在当地村干部的帮扶下,许华一家享受到了易地扶贫搬迁的政策,把新家安置到了公路边,出行问题一下就解决了。
双庆村地势平坦,绿水萦绕,雨水丰沛,气候温润。村民有在自家土地、房前屋后种植蔬菜瓜果的习惯,除了家里食用,剩下的还能在市场上卖钱。
解决了出行问题后,想到当地种菜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许华把脱贫的法子放到了蔬菜瓜果种植、贩卖上。
“什么季节就种什么菜,什么菜赚钱就种什么菜。”许华说,他种菜是从零开始的,从最先种2亩地,逐渐发展为5亩地,到现在20亩地,一步一步走过来的。后来,许华购买了一辆三轮车,除了种植,还把时令蔬菜、瓜果运到汉寿县花木兰蔬菜批发市场进行贩卖。
“刚开始卖时不怎么赚钱,慢慢跑熟后才好起来。”许华说,他每次运菜到花木兰市场,都会特意把收购经销商的电话保存起来,并不时和经销商联系。贩卖圈子越来越大,合作的路子也越来越广。目前,许华的经销商圈子扩展到了长沙、益阳、湘潭、怀化等地。只要经销商们有收购需要,他就立马在当地按需求收菜。
“圈子大了之后需求就大了,有时候会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为此还损失了几个经销商客源。”许华表示,为了解决供不应求的问题,他把收菜的圈子扩大了,除了双庆村,还经常到周边乡镇收菜。经销商的订单发过来,第二天基本上就可以有货了。
生意越做越大,口碑也越来越好,当地人便笑称许华为“农产品经纪人”,成为了奔跑在“菜园子”直通“菜篮子”路上的新型职业农民。
“2016年易地搬迁盖房子的时候跟兄弟姊妹借的钱现在已经全部还清了,靠种植、贩卖蔬菜瓜果每年收入有10万块钱左右。”许华用他勤劳的双手,在田地上撒下脱贫致富的种子,成为当地的脱贫典型。
许华坚信,只要努力奋斗,踏实肯干,生活肯定会越过越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