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市经过20来年的优质多胎品种肉羊的引进与不断杂交改良,提升了当地肉羊的生产性能,尤其是母羊的繁殖率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同时肉羊养殖因较多采用舍饲饲养的方式,存在母羊难产比例增多、多胎羔羊成活率下降等问题,为提高羔羊的成活率,针对以上问题,总结出肉羊接羔保育技术,供技术员或养殖户参考。
一、妊娠诊断
1、一般依据母羊体况、被毛光顺、腹围较大、右腹部较突出,食欲旺盛、阴门肿胀等特征出现时,即可判定母羊怀孕。
2、按时间判定,一般在配种2个情期后不返情视为受孕。
3、母羊空腹时,在妊娠2个月时就可以摸到胎儿。
4、若母羊乳房基部向下隆起,乳头肿胀,右腹部突出,可以诊断为妊娠。
5、有条件的养殖场可以利用羊用B超仪进行羊妊娠检查,准确率比较高。
二、接羔羊
接羔是一项特别重要的技术,是增加农牧民收入的关键,在难产时需要请兽医接生。牧区放牧的母羊,多以自行产羔为主,在产多羔时需要人工助产。因舍饲饲养的肉羊运动量少,胎儿较大,所以助产工作尤为重要。接羔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为方便人工助产、保持尾部与乳房部的清洁,减少污染,应将尾部与乳房周围的毛剪去。
2、消毒
助产人员要进行消毒、剪掉指甲并磨平,同时用肥皂润滑,用温水擦洗母羊的乳房、外阴部,用2%的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消毒。
3、接羔
顺产时羔羊的头部和两前肢先出,头部紧紧靠在两前肢的上面。若产多胎时,母羊在产出第一胎后还在继续努责或阵痛,一定要检查是否还有第二个羔羊。检查方法是:手掌在母羊的腹部前颠举,如果是双胎或多胎,可以感觉到羔体的存在。母羊在产羔的过程中,一般情况下不要惊扰,如果发现在产完第一胎后母羊精疲力尽,则需要助产。方法是:人在母羊体躯后侧,用膝盖轻轻的按压肋骨,使羔羊的头部露出后,用一只手托住羔羊头部,另外一只手抓住前肢,随着母羊的努责顺势向下拉出羔羊。如果羔羊在特别的情况下,要先拉出一条腿,再拉出另外一条腿,最后连头同时拉出来。在拉的过程中一定要慢,以防拉羔羊时倒吸带出阴道或子宫。
遇到先出来的是后腿或臀部的情况,拉羔羊时应顺着母羊努责的力量慢慢拉出,以防有脐带绕住脖子而造成羔羊窒息。若羔羊胎位不正,应将羔羊重新送回母体,手伸入子宫调整羔羊的胎位,便于羔羊顺利产出。难产时一般需要进行剖腹产手术。
三、初生羔羊的护理
1、尽早吃到初乳
初乳是指母羊产后3-5天内分泌的乳汁,其乳质粘稠、营养丰富,易被羔羊消化,是任何食物不可代替的食料。同时,由于初乳中富含镁盐,镁离子具有轻泻作用,能促进胎粪排出,防止便秘;初乳中还含有较多的免疫球蛋白和白蛋白,以及其它抗体和溶菌酶,对抵抗疾病、增强体质具有重要作用。
羔羊在初生后半小时内应该保证吃到初乳,对吃不到初乳的羔羊,最好能让其吃到其他母羊的初乳,否则很难成活。对不会吃乳的羔羊要进行人工辅助。
2、编群
羔羊出生后对母、羔羊进行编群。一般可按出生天数来分群,出生3-7日内母羊与羔羊在一起单独管理,可将 5-10只母羊合为一小群;7 天以后,可将产羔母羊10只合为一群;20天以后,可大群管理。分群原则是:羔羊日龄越小,羊群就要越小,日龄越大,组群就越大,同时还要考虑到羊舍大小,羔羊强弱等因素。在编群时,应将发育相似的羔羊编群在一起。
3、羔羊的人工喂养
多羔母羊或泌乳量少的母羊,其乳汁不能满足羔羊的需要,应对其羔羊进行补喂。补喂要做好定人、定时、定温、定量,同时要注意卫生条件。
4、断奶
采用一次性断奶法,断奶后母羊移走,羔羊继续留在原舍饲养,尽量给羔羊保持原来环境。
5、断尾
尾部长的羊为避免粪便污染羊毛、防止夏季苍蝇在母羊外阴部下蛆而感染疾病以及便于母羊配种,必须断尾。断尾应在羔羊出生后10天内进行,此时尾巴较细不易出血,断尾可选在无风的晴天实施。
6、去势
对不做种用的公羊都应去势,以防乱交乱配。去势后的公羊性情温顺、管理方便、节省饲料,容易育肥。所产羊肉无膻味且较细嫩。去势一般与断尾同时进行,时间一般为10天左右 ,选择无风、睛暖的早晨。去势时间过早或过晚均不好,过早睾丸小,去势困难;过晚流血过多,或可发生早配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