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生趋势
预计五(3)代稻纵卷叶螟在我市中等至偏重发生。迁入成虫卵孵高峰期为七月下旬至八月上旬。
二、预测依据种
(一)当前田间卵量明显偏高。据省站7月23日发布,我省沿江稻区田间出现明显稻纵卷叶螟蛾峰,平均亩蛾量100-392头,峰日蛾量较高;据我市各县7月24日调查,全市稻纵卷叶螟平均蛾量为43.46头/亩,最高320头/亩,平均幼虫量3.66头/亩,最高20头/亩,其中含山县、当涂县平均蛾量为44.5头/亩、48.9头/亩,均较上年同期偏高3-12倍。
(二)食料条件较为丰富。目前全市早熟稻处于拔节至孕穗期,晚熟稻处于分蘖至拔节期,植株嫩绿,食料丰富,有利稻纵卷叶螟取食为害。
(三)气象条件总体有利。据气象部门预报,预计7月下旬至8月中旬我市有多次对流天气,且较上年偏多,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0.5℃,未来气象条件有利于稻纵卷叶螟的持续迁入。
三、防治意见
(一)防治对象田。一季稻田。
(二)防治指标。分蘖期百丛水稻束叶尖150个,孕穗后百丛水稻束叶尖60个。
(三)防治适期。7月下旬至8月上旬。
(四)生物防治。选用苏云金杆菌、金龟子绿僵CQMa421、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球孢白僵菌、短稳杆菌等(生物农药宜在卵孵化始盛期至低龄幼虫期施用。
(五)化学防治。在卵孵盛期至低龄幼虫高峰期,积极开展化学药剂防治,7天后补治一次。药剂可选择四氯虫酰胺、茚虫威、多杀菌素、氯虫苯甲酰胺、阿维·氯苯酰、四唑虫酰胺、甲氧虫酰肼、氰氟虫腙等药剂(或复配剂)。
(六)注意事项。各地要加强稻纵卷叶螟监测调查,对达到防治指标的田块,在七月下旬及时开展化学防治。提倡不同作用机理药剂合理轮用与混配,避免一季多次使用同一药剂。注意高温天气用药安全,做好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