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农时代-村官FZ网!!
当前所在: 网站首页> 涉农项目>加强饲养管理,安全渡过仔猪“生死三关”

加强饲养管理,安全渡过仔猪“生死三关”

来源:石家庄农业农村信息网 时间:2022-06-14 作者:佚名

  

  一、加强怀孕后期母猪的饲养管理,防早产和死胎,提高仔猪的初生重和活力

  新生仔猪疾病85%以上来源于母猪。所以加强怀孕后期母猪的饲养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怀孕后期母猪问题主要表现为免疫力低下而发病率提高、生理性和药源性便秘、隐性带菌带毒、三毒(霉菌毒素、药物毒和内毒素)中毒严重等。

  怀孕后期母猪主要保健原则:在搞好生物安全措施,加强饲养管理和关注健康状况的同时,应特别对饲料质量(如饲料霉菌毒素、药物的过量添加等)、免疫状况、便秘和特殊营养的提供等进行强化。

  怀孕后期母猪应重点强化以下几方面保健措施:

  1、长期进行疫情监测和定期进行抗体检测,并根据监测和检测结果对猪群的疫苗免疫进行调整和完善。

  2、使用高效免疫增强剂奥得曼A代替药物(特别是抗生素)消除药源性便秘,同时增强机体的非特异性抵抗力,减少母猪疾病的发生和防止产后乳猪患病。

  3、加强产房的清洗和消毒工作。与此同时,应特别注重使用环境改良剂护舍安改善产房环境并保持其干燥。

  4、怀孕后期使用母猪专用保健品牲命一号进行壮胎和促进胎儿免疫器官发育,以提高乳猪初生重、活力和抗病力。

  二、搞好母猪的分娩接产和产后护理,减少母仔猪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1、强化母猪的分娩接产和产后护理工作

  母猪分娩管理和接产不当易导致母猪产程延长、产后不食、低温、无乳综合征及产后感染等,同时可导致仔猪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

  母猪分娩接产和产后护理保健的重点措施是:

  (1)在搞好分娩舍的环境控制(如温度、湿度、空气质量和噪音)的同时,主要做好产仔监控和产后护理。

  (2)应尽可能减少初生仔猪的各种应激,如注射应激、低温冷应激和其它不良环境应激等。

  2、帮助新生仔猪安全渡过生死三关,控制腹泻和减少疾病发生,提高成活率

  新生仔猪生死三关即:出生关、初生6小时免疫关和7日龄内腹泻关。

  (1)过好出生关:过好新生仔猪出生关,主要是搞好接生、固定奶头、吃好吃足初乳、保温防冻、防潮和防压等工作。保障新生仔猪安全渡过并适应从母体子宫内胎膜羊水环境到自然环境、母体胎盘被动供氧到自主呼吸和母体脐带被动供养到自主摄食的三大转变。保健工作重点是:搞好新生仔猪的保温工作(初生仔猪适宜温度为33℃-34℃,l周龄时为30℃-32℃),同时注意保持环境干燥,如使用环境改良剂护舍安保持产房的干燥以防地面的潮湿。

  (2)过好初生6小时免疫关

  一定要保证初生仔猪6小时内吃好吃足初乳,过好免疫关,让母源抗体真正的起作用。初生仔猪自身无先天免疫力,只有靠出生后6小时内吃够初乳获得母源抗体,才能提高抗感染能力,减少疾病的发生(黄白痢、恶性腹泻和病毒性与细菌性疾病等)。初生仔猪的小肠生长发育十分迅速,特别是小肠粘膜的绒毛上皮细胞具有功能复杂的顶端核仁系统,该系统能够参与吸收大量母源抗体和其它初乳营养物。并且,初生仔猪的肠壁具有独特的胞饮作用,这种特殊的胞饮作用让仔猪能在出生6小时内能完整吸收和充分利用初乳中的抗体和与免疫有关的活性细胞,6小时之后该系统开始关闭,24小时之后完全丧失完整吸收抗体的作用。一切应激因素,特别是寒冷刺激会严重影响该系统功能的发挥,从而影响初生仔猪对营养物质和母源抗体的吸收,使疾病变得容易发生。

  (3)过好7日龄内腹泻生死关

  哺乳阶段的母猪,如果体内存在一定量的毒素(如饲料霉菌毒素、内毒素和药物毒等三毒),可直接通过母乳影响仔猪而发生中毒性腹泻。饲料霉变产生的毒素因其分子结构比较稳定,难以在体内环境被分解,会随着血液循环进入母乳中,进而引起仔猪腹泻。当哺乳母猪发生炎症和严重应激等状况时,机体极易产生诸如组胺和白三烯等一系列的炎性因子,这些炎性因子会通过奶水进入仔猪肠道,刺激肠壁发生炎性反应,引发仔猪腹泻。机体在对抗炎症的过程中,大量吞噬和消化细菌产生内毒素,仔猪通过吮吸母乳而极易发生内毒素中毒性腹泻,并引发疾病和死亡;另外,养猪生产中,哺乳母猪阶段普遍使用抗生素做保健,直接导致药物毒(凡药三分毒),而且药物在杀死细菌的同时,细菌崩解产生大量的内毒素,更加剧了仔猪内毒素中毒性腹泻!

  过好生死关的重点保健措施是:首先保证哺乳母猪的饲料质量,同时使用母猪专用保健品牲命一号;其次是满足哺乳母猪正常的采食量,在夏季热应激严重,采食量下降和冬季寒冷季节,可在饲料中添加2%-6%的油脂粉;坚决杜绝药物的使用,可使用药物代替品——奥得曼A,在提高机体非特异性抵抗力的同时,减少炎性因子的产生和疾病的发生。


原文链接:http://www.sjznync.com/col/1487664023553/2022/06/14/1655193563289.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概况 会员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全国三农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民事主体负责。中农时代-村官FZ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三农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中农兴业 工程指定网站 
联系邮箱:cgneican@tom.com 联系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205办公室
 联系电话:010-57744786,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744786
联系QQ:473360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