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农时代-村官FZ网!!
当前所在: 网站首页> 涉农项目>要让恶意造谣者付出代价

要让恶意造谣者付出代价

来源:宿州市农业农村局 时间:2022-05-12 作者:佚名

  草莓因其香甜多汁受到许多人的喜爱,但与此同时,围绕草莓的谣言却始终层出不穷。如有的视频声称“吃草莓会导致出血热”;还有的视频声称草莓打药多,称其是“百毒之首”的水果。草莓仿佛是自带“招黑”体质,各种“传言”花样百出,令人眼花缭乱,难以辨别。不少人抱着“宁可信其有”的态度选择盲目跟风,不知不觉成为谣言的助推者。

  可谣言一出,最受伤的还是广大农户。

  因此,农产品谣言必须加以遏制。而遏制相关农产品质量安全谣言的发生需要系统治理,但最重要的是监管。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谣言的传播成本一再降低,但澄清谣言却需要耗费大量的社会资源和行政成本。传谣易,辟谣难。有关部门应当意识到农产品谣言的危害性,依法依规对谣言传播行为采取相应措施和处罚,让监管“长出牙齿”,让恶意造谣者付出代价。

  其次,谣言止于智者。社会多方主体应当主动宣传,对热门的谣言及时回应、主动发声,用知识和真相“斩断”谣言传播的链条。还应加大科普宣传的力度,提高社会和公众的科学素养,防止无辜的围观群众成为谣言传播的“帮凶”。此外,有关部门还可借助信息技术的力量,通过大数据工具梳理出谣言的传播轨迹、人群画像等基础信息,从而建立相应舆情预警机制,在谣言传播早期对相关舆情提前介入,从而防止谣言的大范围传播。

  最后,打铁还需自身硬。放心农产品是“产”出来的,也是“管”出来的。当前“舌尖上的安全”始终是党和政府关注的头等大事。从“药瓶子”到“菜篮子”,从“果盘子”到“米袋子”,所有环节的监管坚持“严”字当头,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总体平稳向好。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风险隐患依然存在。政府相关部门应继续加大力气,通过专项治理行动、推行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建设等系列举措,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实现从田间地头到百姓餐桌的全过程覆盖。市场的信心提振了,伤农谣言自然会失去生存空间。

  总之,网络不是法外之地,更不能成为一再误伤农户的谣言温床。只有让监管和执法“长出牙齿”,让科学与真相的子弹多飞一会,农产品谣言自然无处遁形。


原文链接:http://nyncj.ahsz.gov.cn/ztzl/ncpzlaq/19279924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概况 会员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全国三农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民事主体负责。中农时代-村官FZ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三农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中农兴业 工程指定网站 
联系邮箱:cgneican@tom.com 联系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205办公室
 联系电话:010-57744786,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744786
联系QQ:473360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