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生期
我站于4月18日在荆州区调查,中稻田二化螟化蛹率23.4%。根据天气预报和历史资料等综合分析,预计第一代二化螟成虫盛期为4月23日—5月5日,卵孵盛期为5月3日—5月13日。
二、发生量
预计第一代二化螟大发生(5级)。主要依据:
1.越冬基数高。市站3月中旬调查,未翻耕田加权平均亩残虫量6000头,翻耕田加权平均亩残虫量2300头,比去年增加7.8%。由于虫源面积大,早稻田面积小,第一代将集中为害。
2.气象因素。5月气温偏高、降雨略偏多,对第一代二化螟发生为害无明显不利影响。
三、五月份水稻病虫防治意见
1.综合防治。在第一代二化螟始蛾期,集中连片使用性信息素,通过群集诱杀或干扰交配来控制害虫基数,减轻为害。人工释放赤眼蜂,在二化螟成虫始盛期释放稻螟赤眼蜂,每代放蜂2—3次,间隔3—5天,每亩均匀放置5—8点,每次放蜂8000—10000头/亩。从5月上旬开始于水稻枯鞘蔸率达到8—10%或枯鞘株率3%时进行药物防治,生物农药可选用苏云金杆菌、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短稳杆菌、印楝素等品种,化学农药可选用阿维·氯苯酰、甲氧虫酰肼、氯虫苯甲酰胺等品种。因第一代二化螟发生为害时间较长,一般应防治2-3次。
2.大螟在局部发生较重,应注意防治。
3.做好稻瘟病的预防工作。优质稻从苗期开始需用药预防,生物农药可选用枯草芽孢杆菌、春雷霉素、多抗霉素、申嗪霉素、井冈·蜡芽菌等品种,化学农药可选用三环唑、丙硫唑、咪铜·氟环唑、肟菌·戊唑醇、嘧菌酯等品种。
4.及时防治早稻直播田及中稻秧田稻蓟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