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县农业农村局坚持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着力在压实责任、建强队伍、完善体系、渔业扩面、提质增效上下功夫,扎实推进抓党建促发展,绘就乡村振兴美好蓝图。
党建领航促发展,砥砺前行勇担当。近年来,洋县坚持生态优先,稻渔互促、稳粮增收的发展思路,深入贯彻落实县委政府决策部署,积极指导利用高标准水田资源,以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农民增收、渔业增效、乡村振兴为目标,就“抓党建、提能力、促发展”和“责任要担当、问题要解决、计划要完成、规矩要遵守、工作要落实”做出工作安排部署,凝心聚力求突破,锐意进取创一流,加快推进我县渔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步伐,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分解年度目标任务,压实责任细化措施,严把时间倒排工期,统筹目标高效推进,打好开局第一仗,奋力实现任务过半开门红。
精准培育强主体,催生发展内动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振兴乡村的重要力量,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是引领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中心科学谋划,精准施策,支部党员下沉镇办召开稻渔产业工作推进会、宣传产业政策、分析市场前景、基地发展规划、解读技术要点11场350人次,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进行专项培训3场次,全县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25个稻渔产业经营主体。通过典型引领,示范带动、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树立产业发展信心,全面掀起稻渔种养产业大干干的热潮,为我县稻渔发展奠定基础。陕西龙亭田园农业发展公司“荷-蛙”共生稻蛙项目赢得省内外知名专家高度赞赏。
完善体系组团队,技术跟进强保障。为推动我县稻渔综合种养产业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行业专家技术引领与支撑作用。整合有机、农技、农经、水产多方力量,组建成立了“洋县稻渔综合种养专家技术服务团”,进一步加强稻渔综合种养技术力量,研究制定稻渔种养产业发展规划,开展全县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技术推广工作,采取技术人员包联镇办、经营主体的点单式、保姆式、1对1服务,变“被动服务为“主动”出击,由“等群众上门”变“送服务上门”,建立健全技术服务网络体系,解决好技术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为稻渔产业发展提供高效技术支撑,统筹推进全县稻渔综合种养产业稳健发展。
示范引领齐发展,辐射带动促振兴。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洋县依托县域内片区划分和国土空间规划,充分发挥片区党委示范引领作用,积极探索集体经济“强村联盟、抱团发展”、招商引资、引进“能人”等模式,结合洋县“生态、有机”区域资源禀赋,针对性打造马畅镇安巷等村2000亩、洋州办梁家村200亩等一批区域特色稻渔示范基地,持续释放带动效应,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提升新型经营主体内生动力,多措并举激发群众创业,加快带动群众致富增收。县域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强劲,截至目前,洋县稻渔综合种养面积累计达到4856亩,其中3800亩已投入正常生产,观光、休闲、旅游等业态与稻渔产业三产融合发展步入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