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离在家后第一次打开家门,易美蓉看见一个熟悉的“大白”扛着一罐液化气站在门口。
“在楼栋微信群里看到你说家里的煤气用完了,你健康码变红码了需居家隔离,临时党支部委派我给你送罐气。感谢你在抗疫工作中勇于担当楼栋长。这段时间辛苦你了,在家好好休息。”
怀化市农业农村局驻鹤城区梨园社区第六片区党员志愿者、楼栋包保干部张亚林扛着一罐煤气一口气爬上5楼,喘着粗气敲开了易美蓉家的大门。
虽然倒春寒气温较低,张亚林额头上却微微冒汗。看着眼前的一幕,那一瞬间,易美蓉的泪水浸湿了眼眶。同时,她自己那段奋斗在抗疫一线的情景顿时涌上心头。

“我能为他们做点什么吗?”
3月18日,易美蓉正准备出门,发现小区大门已经封锁,楼下排起了长队正在做核酸检测,一打听得知隔壁小区发现了一例新冠肺炎确诊患者。
等待检测的人很多,看着穿着红马甲的志愿者忙前忙后的身影,易美蓉不禁在想:“我能为他们做点什么吗?”
这时,一条“召集绿码志愿者楼栋长”的消息出现在小区微信群里,“我刚好一个人居住,又是绿码,完全符合召集条件!”她第一时间报了名,随即成为小区志愿者队伍中的一员。
易美蓉所在的社区大多是老旧小区,住户多,楼栋又分散,没有固定的门牌号,外人一时间难以摸清情况。
怀化市农业农村局进驻后,迅速对社区进行疫情防控网格化管理,从社区到片区到小区到楼栋,分片区按楼栋各设立“楼栋长”,召集居住在小区楼栋的志愿者加入,由每个楼栋长建一个楼栋微信群。
易美蓉成为社区的第一位楼栋长,接到任务后立即投入工作,组建楼栋住户联络微信群,收集防疫需求信息,帮助邻居进行生活必需品采买,在群里转发疫情防控规定,有序组织核酸检测……
楼栋微信群建立以后,相关政策通知直通住户,这个小区就有12人主动报告还没做核酸检测,有住户报告尚未检测的3名邻居门牌信息,还有邻居提醒楼栋长有行动不便的老人需帮忙下楼……
楼栋长和楼栋微信群成为传递信息、收集诉求、查漏补缺的重要“利器”。

“虽然忙碌,但能被大家需要,我感到无比幸福”
疫情防控进入关键环节,“敲门行动”开始了。易美蓉和包保楼栋干部一道,穿着防护衣、戴着手套等防护装备,逐门逐户上门登记核酸检测情况及居住人口信息。
夜里,敲门过程中发现有一人是红码,立即进行了详细询问登记并报告社区。小区内还居住着许多行动不便的老人和特殊疾患邻居,易美蓉作为楼栋长,及时向片区组长报告。包保干部带着防疫医护人员上门对其进行核酸检测,确保核酸检测“不漏一户,不漏一人”。
清早离开家门,归家时已是深夜。卸下防护装备,易美蓉走到洗脸台前,洗了一把脸,照见自己疲惫的容颜,心有感慨:“虽然忙碌,但能被大家需要,我感到无比幸福。”
疫情防控情况在不断向好。“敲门行动”第二天晚上10点左右,易美蓉却发现自己的健康码突然由绿变红。这位热心而坚强的楼栋长不禁紧张起来,“我们城中街道梨园社区,是怀化新冠肺炎确诊病例3的居住地,与首例确诊病例小区是一墙之隔、一路相望,属中风险地区,这可咋办?”
可一想到还有那么多坚持奋战在前线的楼栋长、包保干部和医护人员们,她很快恢复了平静,如实向片区负责人报告了自己的情况。
按照规定,易美蓉必须居家隔离。这名坚强的志愿者楼栋长将履职转入线上进行。
手指在手机屏幕上不停地滑动。夜深了,她看到大家还在不断地询问“明天什么时候做核酸?”“家里的菜吃完了,可以让外卖送到小区门口吗?”“家里老人今天需要去医院做治疗,可以出门去医院吗?”.
作为楼栋长,一头连着住户,一头连着社区和包保单位,她及时收集整理大家的需求和问题,电话里向片区组长反馈沟通,以期得到最快的解决。
身在斗室而心系楼栋,易美蓉还是闲不着。

“皇码”的故事
第三天,没法出门服务大家,该怎么向这栋楼的邻居们解释我的情况呢?易美蓉陷入了沉思,“如果直接发‘红码’,怕邻居们担心;不说清楚吧,他们更加疑惑,猜测反而更多。”
一番思虑后,她在楼栋群里发了一条信息:“我变成了‘皇码’,按疫情防控要求在家隔离,但我这几天没有去过外面,请大家不用担心,我会继续宅家做好防护。”
包保干部看到信息,打来电话询问:“你的红码变黄码了?”
易美蓉诙谐地解释说:“皇码是黄上加黄,等于红码,我这么说是为了避免楼栋群里的邻居们担心呢。”
被爱包围的感觉真好
由于疫情防控工作太忙,易美蓉将自己的生活问题抛于脑后。早上起来,她准备搞点东西吃,可拧转液化气灶阀门时,发现煤气已用完了。
之前是帮别人转达或解决困难,这次只好自己发出求助了。信息发到群里不久,楼栋包保干部张亚林为其送来了“爱心煤气”。
中民燃气公司的工作人员通过视频电话,指导易美蓉换下了旧气瓶。公司经理陈龙得知她是抗疫志愿者楼栋长的消息,决定将这罐煤气免费赠送。
打开燃气灶,看着熊熊的火苗将锅里的开水烧得沸沸作响,她将面条轻轻放下,心里涌动着一股股暖流,“在防疫面前,大家的心都是凝聚的,被爱包围的感觉真好!”
夜深人静时,易美蓉掏出手机写下自己的“说说”:“在家隔离的日子,回想起这些天报名做“楼栋长”的场景,我体会到了疫情防控工作者的辛苦,也感受到了包保单位和周围人们的关怀。正因为强而有效的防疫措施和无数医护人员、工作人员及志愿者们的辛劳付出,众志成城,才护得一城百姓的康宁。”(记者谌孙存 通讯员 韩汉生 李姝珏)
原文链接:http://www.huaihua.gov.cn/nyncj/c108769/202203/a193489691fe41f7a5505e469f102308.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