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县果园镇新明村成立村集体合作社,盘活土地增添“钱景”

新明村板仓组昔日荒废的农田种上了油菜花,一片金黄点缀在山间。章帝 摄
3月27日,春雨淅淅沥沥。在长沙县果园镇新明村黎家组,村集体合作社聘请种粮大户张超给土地除草、翻耕,为即将开始的早稻播种做准备。张超正在忙活的土地是多年来无人打理的闲置耕地,周边杂草丛生,一片荒芜。
为什么荒?果园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易国杰道出实情:受地理条件影响,村里山多路少,基础设施差,农业机械难以进入;粮食经济效益不高,种田成本提升,导致村民有心无力,出现抛荒。
粮食安全生产是农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土地抛荒的问题必须解决。为了开垦抛荒的耕地,果园镇政府想到一个办法——成立村集体合作社,让荒地变农田。
2020年1月,新明村率先成立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流转了板仓、大兴、杨家等村民小组500余亩抛荒地,新路、山塘、机耕道也配套修建起来。
这一举措,让土地逐渐恢复勃勃生机,粮食经济效益也逐渐凸显。
“首先是选种,我们选的是备受市场欢迎的‘新明一号’有机稻,软糯香甜,口感很好。”新明村党总支书记黄季明介绍,该稻谷每公斤可以卖31.6元。
除了选种有讲究,在降低成本上,新明村也想了不少办法。黄季明告诉记者,以往每亩地流转费用是稻谷625斤/年,今年调整为180斤大米。此外,合作社还购置插秧机、旋耕机等15台套农耕机械设备,以此降低人工成本。
“在实行规模化种植后,机械化程度已达到100%。”黄季明说,开年之后,还对400亩低产田进行高标准农田改造,为粮食生产创造了更高的经济效益。
合作社的成立,不仅盘活了土地,也为乡村生活增添“钱景”。2020年初,听闻村里成立了合作社,村民范其玲主动过来打工。“我不会开车,外出务工不方便,来合作社工作走路只要十几分钟,每月都能多一些收入,非常开心。”
新明村集体经济发展持续向好,除了社员的齐心协力,也离不开政府的政策红利。
2022年,长沙县发布了《长沙县2022年促进粮食生产十条措施》。文件指出,在享受上级涉粮补贴政策的同时,县统筹资金对双季稻粮食生产(双季稻率70%以上)进行“三补一奖”的综合补贴。在此基础上,果园镇配套补贴450元/亩,对抛荒田进行专项整治。
田畴复垦,乡村振兴又添新景。截至目前,果园镇抛荒的土地基本恢复了耕种,切实改善了耕种环境,提高了综合效益,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
星沙时报讯(记者 梁焕鑫 实习生 史娟)
信息来源:星沙时报 责编:丁昕雅 审核:黄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