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是农业的 “芯片” ,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虞城县是农业大县,种子资源丰富,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积极发挥制种大县优势,抢抓机遇,积极谋划,认真实施,加大制种大县建设,不断推进农业产业现代化和种业创新,保障粮食安全,实现农业增产、增收、增效。
一是选育推广良种。支持县农科所和农业龙头企业,开展“四优”新品种研发选育和示范推广。打好小麦“两病一虫”病虫害防控,组建县乡村三级网格化管理预防体系,强化监测预警,大力推进群防群治,实现了虫口夺粮。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目前已完成 30 多个种质资源的收集。
二是加快建立商业化育种体系。建立以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紧密结合、技术创新有力的商业化育种新机制。择优扶持1家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建立商业化育种研发中心,支持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整合现有商业化育种力量和资源,充分利用公益性研究成果,按照市场化、产业化育种模式开展品种研发,使种业企业发展壮大成为商业化育种主力军。
三是强化农作物种业基础性公益性研究。鼓励种业企业开展良种繁育技术、商品良种、良种高产栽培技术的标准研制。
相关部门要加大对农作物种业基础性、公益性研究的投入,促进基础性、公益性研究为商业化育种提供重要技术支撑。加强省内异地种业科研基地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和科研条件,为我县种子企业提供农作物品种加代育种、种质资源材料和亲本种子扩繁、鉴定等基础性平台。
四是推动与省市农科所合作。支持种业企业与省市农科所合作,依托农科所科研技术资源优势,发挥种业企业育种基地的优势,构建资源集中、布局合理、分工明确、管理科学的基础性、公益性种业科研新体系。
五是加强农作物种业人才培养。加强农作物育种科研团队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引进高端人才,支持种业企业建立科研工作站,建立一批理论水平高、育种经验丰富、人才梯队合理、精干的育种团队。
六是创新成果评价和转化机制。改进现有农作物种业科研成果评价方式,完善商业化育种成果奖励机制,形成有利于加强基础性、公益性研究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评价体系。建立农作物品种权转让交易公共平台,规范品种交易行为。健全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运用市场机制,调节投资人、育种人及种质资源创制人等各有关方的利益,充分调动科研人员育种创新积极性。完善种业公共研究成果共享机制。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