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市气象台分析,未来一周我市将出现较强降雨降温大风天气,为科学应对,保障渔业生产安全,制定如下预防措施。
(一)密切关注天气预警信息。密切关注天气预警预报,提前做好应急准备。特别是温度骤降、大风、强降雨等极端天气来临时,加强应急值守,确保预防到位,处理及时,应对有力,保障渔业生产和人员安全。
(二)检查养殖设施设备。检查加固棚架、投饵机等配套设施,对加热条件不完善的养殖场,提前采用双层塑料薄膜覆盖加强养殖设施保温效果。检查养殖水管等设施设备,提前做好水管的防冻防裂工作。检修养殖场发电机、增氧机、保温或加热等设备装置,防止恶劣天气造成断电、断氧气和极端低温等。
(三)做好养殖池塘维护。加强巡塘检查,查看池塘、塘埂是否漏水,及时排查和补漏。及时补充养殖用水,可在正常水位基础上提高30-50cm,提升保温能力。
(四)水质管理。一是控制养殖密度,保证充足溶氧,避免水质恶化;二是提前适时捕捞,降低养殖密度和水体负荷。
(五)科学投喂。温度降低之前,需要加强营养,投喂优质饲料,并在饲料中定期添加合法的饲料添加剂,以增强养殖鱼虾体质,提高其防病抗病力。同时,应根据不同养殖品种科学管控投喂量,低温时养殖动物消化能力降低,应把握适时适量原则,以免造成浪费及影响水体水质。
(六)病害防治。在气温下降之前,可适时投喂合法的饲料添加剂,同时使用“复方甲霜灵粉”等防治水霉药物,发病时期每月全池泼洒含氯石灰(水产用)。在疑似病害出现苗头时,保持水体的高溶氧、低氨氮和亚硝氮状态,维持温度、pH和盐度等水质指标稳定,尽可能降低患病鱼虾的死亡率。
(七)适当储备应急物资。适当储备应对灾害发生的预备物资,如采购适量合法的化学增氧剂,便于应对灾害发生所致的养殖水体严重缺氧。为应对天气灾害发生后疾病多发的情况,应适量储备消毒剂,以便随时应对突发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