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农时代-村官FZ网!!
当前所在: 网站首页> 社会关注>洋县构建优质饲草供给体系,助推肉牛产业健康发展

洋县构建优质饲草供给体系,助推肉牛产业健康发展

来源:汉中市农业农村局 时间:2022-03-28 作者:佚名

  

  近年来,洋县以市场为导向,按照“立草为业、以草带畜、以畜促草、草畜联动发展”的思路,在全县建立了草畜一体化优质饲草供给体系,为现代肉牛产业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积极推广青贮玉米秸秆养牛技术

  

  

  草料不足是制约洋县肉牛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玉米作为洋县的主要经济作物,每年产生的大量玉米秸秆难以处理,而将玉米秸秆制作成青贮饲料,可以解决肉牛饲料不足和秸秆焚烧污染环境两大难题。2015年以来,洋县县委、县政府把建设玉米秸秆青贮饲草基地作为优化调整农业结构的一项战略措施来抓,以马畅、谢村、戚氏、洋州、龙亭、纸坊、磨子桥、槐树关8个肉牛优势集聚镇(办)为重点区域,县财政每年拨付秸秆加工青贮补助资金约80万元,按照每加工一吨青贮饲料补贴30元的标准进行补助,6年时间受益养殖户和秸秆青贮加工户1500多户(次),补助资金540多万元。截至2021年底,洋县建成重点秸秆养牛示范镇8个、示范村22个、示范户56场(户),配备秸秆处理机械197套,建设青贮处理设施128处,年利用秸秆8.3万吨,有力促进了肉牛产业健康发展。

  

重点培育饲草龙头企业进行技术改造

  

  按照“扶优、扶大、扶强”原则,洋县培育扶持建设起点高、规模大、带动能力强,年利用2万吨以上秸秆加工企业2户,1万吨以加工企业4户。县财政投资70万元,重点支持饲草料龙头企业进行秸秆加工生产线技术改造和设备引进,提高企业生产、加工、收获、贮藏等机械装备水平,形成以龙头企业为骨干、中小型企业共同发展,专业经济组织、经济实体以及种养大户为补充的饲草料生产加工格局。

  

开展“稻-渔-草”三元种养试验,探索一、二、三产业融合新模式,增加饲草资源总量

  

  随着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稻渔田中水稻收获后,每年冬季产生大量的闲置稻田,为解决这一问题,洋县农业农村局推荐洋县胜泰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合作社与汉中宇畅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合作,从甘肃、四川引进大麦、小黑麦、燕麦优质牧草品种及本地小麦品种进行大面积种植,其中大麦种植670亩、小黑麦种植600亩、甘肃引进燕麦品种种植200亩、四川引进燕麦品种种植200亩、小麦种植130亩,在马畅镇2000亩稻渔田中开展牧草种植试验示范,探索“稻-渔-草”三元种养结构模式,达到粮食生产、渔业生产、饲草生产三元种养结构共同发展,促进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同时在耕作条件差的农村撂荒地,大力发展种植巨菌草、皇竹草、甜象草等优质牧草,以增加饲草资源总量。

  

加快草畜一体化饲草服务体系建设

  

  持续加大饲草加工机械农机具补贴力度,2018年以来,补贴秸秆加工类机械共93台(套),其中秸秆收割机3台、揉丝铡草机6台、铡草机15台、饲草粉碎机23台、立式饲草汇合机28台、青贮饲料打包机6台、打捆机7台、运输机5台。引导洋县胜泰、鹏辉、文群、祥瑞4个秸秆综合利用专业合作社在洋县东、南、西、中四个片区,建设青贮饲草料配送中心,饲草料配送中心通过秸秆收获机为周边群众收割玉米秸秆,用机械加工青贮饲料包,根据养牛户需要设置配送点15个,有效解决养牛户饲草料短缺的问题,健全了县域优质草产供给体系,解决养牛户后顾之忧。

  

加快科技服务体系建设

  

  围绕肉牛产业,洋县从饲养管理、疫病防控、畜牧技术服务等方面,抽调技术人员68名,采用县级人员包镇、镇级人员包户的层层包抓责任制,2021年分期分批分层次管理人员26人、养殖人员300人。通过开展业务技术培训,加大肉牛产业推进示范相关政策宣传力度,引导各养殖户切实转变饲养管理方法,主动学习养殖技术,适应现代畜牧业发展方式。搭建肉牛产业发展综合信息交流与服务微信群,向养殖者推荐优质可靠的种畜、饲料饲草、牧草种籽、机械设备,药品药械等,开展技术咨询,传递生产、加工、市场、科技等方面的信息,坚定养牛户发展信心。 

  截至2021年底,洋县培育发展适度规模及规模养牛户数264户,其中100头以上养牛户16户,300头以上4户,500头以上1户。年饲养肉牛6.98万头,出栏2.89万头,牛肉产量3062吨,肉牛产业产值2.4亿元,肉牛产业已成为洋县农业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之一。

  


原文链接:http://nyj.hanzhong.gov.cn/hznyncjwz/bjxw/202203/656e1fdbe69b4a82883c99d5938fbb2a.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概况 会员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全国三农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民事主体负责。中农时代-村官FZ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三农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中农兴业 工程指定网站 
联系邮箱:cgneican@tom.com 联系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205办公室
 联系电话:010-57744786,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744786
联系QQ:473360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