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以来,我市以“三农”工作为抓手,围绕自治区下达的粮食生产目标任务,以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为主题,创新思路,落实措施,在认真抓好一号文件学习贯彻的同时扎实做好春耕备耕各项工作。
一、早布置、早计划,确保2022年粮食生产任务及时分解到位
总面积510.02万亩,力争510.20万亩;总产量179.61万吨,力争179.68万吨;早稻153.19万亩,力争153.3万亩;大豆面积26.75万亩;大豆玉米带状符合种植2.8万亩。总面积比上年度增加0.069%,总产量增加1.42%。
召开会议进行布置。一是市农业农村局于3月7日召开由各县区农业农村局分管领导参加粮食生产任务布置会,将全年粮食生产任务及时进行分解;二是3月16日,召开粮食生产与生猪生产专班办公室成员单位粮食生产会商会和专班办公室成员会,对全年粮食生产任务进行了通报,督促成员单位到对应县区进行指导,确保粮食生产任务完成。
(二)加大调研指导力度,促进春季农业生产。一是由市领导带队到各县区进行春季农业生产指导调研,促进全市春季农业生产;二是及时印发《2022年春季农业生产工作方案》,由市农业农村局处级领导带队,分片包干进行指导,确保春季农业生产顺利开展。
目前,由市委办、市政府办《关于切实抓好2022年粮食生产工作的通知》将马上下发到各县区,要求各地及时将粮食生产任务及时分解到乡、村(屯)、到人,抓好工作落实。
二、春耕备耕各项工作正在有序开展
目前我市正值春耕备耕准备时期,各县(市、区)立足早准备、早进入,为春耕备耕打下坚实基础。
据3月17日部门统计显示:一是春种意向有所增加。桂林市春种粮食作物7.77万亩万亩,同比上年增加1万亩,早稻种植意向153.07万亩,同比上年增加3.12万亩。我市早稻最早播种时间在3月中旬,目前在整理秧田和播种中,已备秧田6.13万亩,同比上年增加1.47万亩;犁耙田29.97万亩,同比上年增加3.34万亩;已浸种18.61万公斤,同比上年自己0.87万公斤;育秧233.3亩,同比上年增加160.16亩。
二是农资储备较为充足。全市储备化肥42.32万吨,同比上年增加1.45万吨,其中氮肥17.69万吨,磷肥12.9万吨,钾肥11.73万吨;储备农药2767.7吨;农膜439.13吨;已备早稻种子243.85万公斤;备杂交玉米种子70.46万公斤。
三是技术培训成效显著。市、县(市、区)积极采取相应措施,组织农业技术干部下乡开展宣传和技术指导。通过印发资料、出版板报、张贴标语等方式进行宣传,使农民充分了解党的强农惠农政策,营造出良好的社会氛围。利用党校、村镇学校为阵地,召开现场会、举办培训班等方式,对农民进行农业生产技术培训。重点推广抛秧、“三避”栽培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等一批适用农业新技术,有力地推动了全市春耕备耕生产的开展。全市举办各类培训班1065期,培训农民13.95万人次,出墙报413期,出动宣传车534次,张贴宣传标语3.75万条,发放培训资料33.13万份,下乡开展技术指导9594人(次)。
四是农业生产资料质量等到有效保障。市、县两级农业执法部门协同工商、质检、物价等部门开展农资市场的春季护农行动,坚决杜绝假冒伪劣化肥、农药、农膜、种子等农资进入市场,切实维护农民群众的利益。
五是在地农作物的管护得到有效指导。目前,全市农业农村部门人员针对我市当前天气和不同的农作物,制定了详细的管护技术措施,指导农民做好在地农作物的管护,确保在地农作物收成。
六是农机服务到位。指导农机销售公司组织农业生产急需的各类农机具供应,确保货源充足,不缺不断。2022年全市第一批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共1300万元已下达,为引导农户有序办理补贴手续,全市积极推行网上办、手机app办、预约办等“不见面、少见面”的工作方式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指导和帮助机手保养、调试、维修农机具,共组织农机技术人员2000人次进乡入村开展农业机械保养维修工作,共维修农机具8.6万余台,保障农业机械处于良好技术状态投入作业。
三、狠抓春耕备耕各项工作落实
一是强化宣传,增强粮食安全政治意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保证粮食安全,大家都有责任,党政同责要真正见效。要有合理布局,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都要保面积、保产量。各县(市、区)要充分利用农村大喇叭、微信公众号、电台等多种新闻媒介广泛进行宣传,应种尽种,宜种则种。
二是压实任务,责任到户到田块。推动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要求,把抓好粮食生产的责任落实到县、乡镇党委政府,细化到各相关职能部门。及时把粮食播种面积分解到乡、到村、到地块,要拿出实打实的举措,把任务落到实处。要打赢早稻硬仗,强化“早稻稳则全年稳”的意识,早谋划早部署,原则上2021年播种的地块都要继续耕种,通过扩大早稻面积同时因地制宜恢复双季稻生产。
三是鼓励退果还粮和撂荒地治理,增加种粮面积。县、乡高度重视耕地撂荒治理工作,把治理耕地撂荒作为保障粮食面积、挖掘粮食产能的有效方法和重要手段。依照土地管理法、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用好国家和自治区的有关政策,采因地制宜取最有效的措施,确保田地不撂荒、有人耕种、种得上粮食、有收益。加大失管、低产、老病果园退果还粮力度,对失管、低产、老病果园,及时采取措施引导退果还粮,对占用水田的,砍伐后,一律恢复粮食生产。
四是充分利用耕地,扩大粮油间套种。充分利用现有耕地,积极开展“稻稻菜”“稻稻肥”“稻稻薯”等双季稻轮作试点,因地制宜大力推广果园、玉米地间套种马铃薯或者大豆和水稻+等技术模式进行粮食生产,增加复种指数,在扩大粮食生产面积上多想办法,挖掘增产增效潜力,实现钱粮双增。
五是密切关注天气,及时发布信息。3月中下旬与历年同期相比,雨量偏多,气温偏高。关注天气变化,抓住有利时机,适时播种早稻,播后加强管护,防范低温阴雨、倒春寒、强降雨天气给农业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及时发布信息通报,指导种植户因地制宜做好春玉米、黄豆等春种作物播种。

召开全市粮食生产任务布置会

全州撂荒田治理

兴安县退果还耕现场

灵川县小水利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