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制定行动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制定《2022年“两增两减”虫口夺粮促丰收行动方案》,明确2022年工作总体思路和行动目标,提出“一虫一策、一病一方”,分类指导,协同治理的技术路线,狠抓病虫监测、统防统治、绿色防控等三大任务。
二、开展调查研究,探索适用技术。联合河南农业大学10余名专家开展主要作物农药减量增效技术应用调查,将“稳定产量、农药减量、提高技术采用效果、适宜推广”作为确定小麦、玉米农药减量增效技术的筛选标准,总结探索能够保证小麦、玉米产量不降低,有效减少化学投入品的使用量,与全县种植结构、生态系统兼容,容易被群众接受并持续使用的技术集成模式。
三、做好定点监测,掌握用药现状。对普通农户、种植大户、农民合作社、专业化服务组织等四大类选80-100个调查单位开展周年定点实际用药监测,分作物统计用药类别、施药方法、施药机械、亩施药量、购药途径等,了解不同学历、不同年龄、不同种植模式、不同劳动力下的群众用药情况、技术来源情况、物资供应渠道等,准确把握全县群众用药实际。
四、采用多种方法,开展精准预警。配齐配强基层植保专业人员,建好县、乡、村监测网络,做到事有人管,事有人办;加强趋势会商,逐步设立重大病虫联席会商制度,成立以农技、植保、土肥等专家为成员的专家组开展精准预测;配备性诱监测设备、智能化虫情测报设备等,通过“色诱、食诱、性诱、灯诱”等不同监测技术,提高病虫监测的准确性,通过多方发力,为精准预警和科学防控提供有力支撑。
五、强化绿色带动,增强示范引领。在优质小麦、优质花生种植基地建立小麦、花生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各1个,每个示范区核心面积在1000 亩以上,主要推行灯诱、性诱、色诱、食诱“四诱”监测防控措施,优先选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低风险农药,集成总结适合全县推广的全程绿色防控组织形式和技术解决方案,突出抓好绿色防控技术体系的集成创新,加大生物防治等绿色防控产品的示范与推广,不断丰富适用的绿色防控实用产品,提升绿色示范带动成果的普及应用。
六、引推新型药械,减少跑冒滴漏。推动高效药械替代低效药械示范与新农药示范,在“一喷三防”等关键期,引进和开展植保无人机试验示范、高效新型药械示范,以新型经营主体和植保社会化服务组织为主要对象,举办药械展示培训会,提高新型药械使用水平,淘汰跑、冒、滴、漏严重的落后机械,通过采用低容量喷雾、静电喷雾等先进施药技术,提高喷雾对靶性,降低飘逸损失,减少农药流失和浪费。
七、完善管理制度,规范服务行为。全面贯彻落实《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管理办法》,规范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服务行为,提升农作物病虫害防控能力,加强现有服务组织在册登记,强化外来作业队伍备案管理,利用农机监管平台在线监测队伍、机械在线在地情况,指导专业化服务组织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和“政府支持、市场运作、农民自愿、循序渐进”的运营原则,开展病虫防治工作,自觉接受专业化的指导和监督。
八、加强技术指导,落实主推技术。成立农药减量增效行动技术专家组,加强病虫趋势会商,制定科学用药指导意见,根据主要病虫抗性监测信息,指导更换用药品种;在关键农时季节,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深入生产一线,开展科学用药技术服务,结合农药经营许可和科技壮苗行动等,对种粮大户、病虫服务组织技术骨干和各类农药零售门市销售人员开展绿色防控、统防统治和科学用药等技术培训。大力推广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农药减量增效、绿色发展等关键措施,让群众及时把握技术要点,掌握使用方法,推动减量技术落地。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