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春耕备耕与一场低温雨雪天气不期而遇。南郑区农业干部迎难而上,改作风、强本领、促效能,为2022年“作风能力建设年”活动开新局、起好步。

在汉山街道办潘营村,全区小麦油菜“抗灾强管百日行动”技术培训会在低温严寒中进行,区农技中心就当前小麦油菜田间管理及后期病害草害进行现场培训。南郑区把抓好冬灌追肥作为贯彻“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实保障粮油生产安全的具体体现,立即行动。协调水利部门,落实冬灌措施,组织无人机、农机施肥作业,促进苗情转化升级,夯实小麦油菜丰产基础,巩固去年抗霖秋冬播攻坚成果,打好夏季粮油丰收第一仗。

在阳春镇陈村,果树专家王琦带领技术人员指导大樱桃修剪、施肥、幼园定杆、理沟排湿、果园培土、铺草增温,落实防寒减灾措施。红海绿洲产业园里,机械轰鸣,人头攒动,400余亩大樱桃、葡萄等水果基地建设正在紧张有序进行中。在牟家坝柳沟村,茶叶专家龚学林指导茶农茶园施肥、防寒防冻,组织茶叶企业做好厂房清洁、设备检修、人员培训,为春茶生产上市做准备。

在濂水镇流西河村稻鱼生态种养基地,一片繁忙的景象。区水产专家李万春在田间地头指导群众挖淤泥、修堤坎、蓄水、消毒,为苗种投放做准备。近年来,濂水镇探索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8个村集体发展稻渔综合种养产业3600亩,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多收”和“百斤渔、千斤稻、万元钱”目标。
区农业农村局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区委“双招双引”暨作风能力建设动员会议精神,打出作风能力建设“组合拳”,展现农业干部新作为。利用每天晚上6.30-8.30开展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培训。对副高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述职评议,激活乡村振兴的人才力量。开展“红旗”和“蜗牛”命名行动,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实行科级领导联镇包抓项目制度,夯实“关键少数”责任。把作风能力建设年活动落实到具体工作中,体现在关键举措上,在春耕备耕工作中,及时预警低温雨雪天气,出台抗灾减灾措施,统筹农资调运,加快幼崽畜补栏、水产补苗,落实田间管理技术,安排产业发展项目,稳步推进春耕备耕工作,夯实农业增产增收基础,用工作业绩和群众口碑检验作风能力建设成果。截止目前,全区备肥1.5万吨、小麦、油菜冬灌、追肥18.3万亩、农机作业3000余台套、落实果园面积400亩、修剪茶园3000亩、食用菌制袋600万袋、稻渔综合种养田间工程作业1500亩、落实烤烟面积1.67万亩、下达产业项目48个、资金430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