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解决我市种子企业创新能力较弱,自主研发能力不强的问题,酒泉市多措并举,提升种业创新能力。一是在收集种植资源上抓布局,建好 “蓄水池”。认真组织开展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行动,配合做好省级种质资源保护单位确定和资源登记工作,收集整理玉米、蔬菜、花卉、向日葵种子种质资源5万份,进一步完善敦煌种业、庆和农业和蓝翔园艺区域性种质资源库建设,力争新收储蔬菜、玉米、花卉种质资源样本2000份以上,积极争取国家种质资源库建设项目,改造提升库体容量、通风除湿系统、气压平衡装置、低温恒温控制系统等设施建设,搭建种质资源平台,推动资源交流共享。二是在完善科研平台上补短板,搭起“顶梁柱”。积极发挥市种子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和肃州区国家现代种业产业园科研中心实验室服务平台作用,提升种业科技支撑,解决制种企业在病害检测、分子标记、品种维权、种子质量检测、土壤检测、肥药施用等方面检测能力不足的问题。三是在强化育种研发上寻突破,优选“领头羊”。依托市内“一站四院五中心”,加强小麦、玉米等主要农作物品种研发创新,支持蔬菜、花卉、向日葵、牧草等种子企业根据市场细分需求开展研发创新,培育特色拳头品种。支持华美、同辉等种子企业开展分子标记、基因编辑等高科技育种试验示范,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立南繁科研基地,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重点培育有一定育种创新能力的企业达到40家,建设商业化育种中心5个。